目前分類:雜記 (130)
- Jan 20 Mon 2014 01:37
三願轉入 ─ 5
- Jan 19 Sun 2014 01:04
三願轉入 ─ 4
- Jan 18 Sat 2014 01:07
三願轉入 ─ 3
對於經文中一心不亂的說法,使很多的行人變成走向定善之徒,很示可惜。
我們比照唐譯的阿彌陀經經文,可以有所分別,經文說:
『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
- Jan 17 Fri 2014 01:22
三願轉入 ─ 2
何以得知,無量壽經是最早說的,吳譯的無量壽經有此一段經文:
『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索得是二十四願時,阿闍世王太子,
與五百長者迦羅越子,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所,前為作禮佛,以頭面著佛足,
- Jan 16 Thu 2014 01:14
三願轉入 ─ 1
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為悲愍眾生,為救度眾生,所創的攝受眾生之法。
總共說的經典有三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以及佛說阿彌陀經等三部。
依第十七願的願力,十方諸佛出世救度眾生,必須也一定會讚歎阿彌陀佛的本願。
- Jan 15 Wed 2014 01:15
見、捨見及抉擇見 ─ 7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具足大善、大功德,這是各宗各派的行人都知道的。
其他宗的門徒也會念佛,並於念完佛後,將功德迴向給佛菩薩或諸天和冤親債主。
這樣做,就好像這些的佛功德是自己的一樣,我的所以想給誰就可以誰。
- Jan 14 Tue 2014 03:25
見、捨見及抉擇見 ─ 6
釋尊出世度生,因機竇教,教出離之法,有漸教,有頓教,有聖道有淨土。
聖道之教,有漸教也有頓教,因為全是自力,有豎出之漸法,有豎超之頓法。
淨土之教是為他力之法,全仗佛之願力,有修德本善本之橫出,及弘願之橫超。
- Jan 13 Mon 2014 03:31
見、捨見及抉擇見 ─ 5
- Jan 12 Sun 2014 01:34
見、捨見及抉擇見 ─ 4
見、知見,在每一個人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人會非常堅持的維覆著,
對於和自己不同的知見,這知見有危害到自己的知見,會盡力去保護、對抗。
這種的知見上的保護和對抗,自古自今一再上演著,其中還雜著利益的保有和掠奪。
- Jan 11 Sat 2014 01:48
聞法信樂及慧力、禪定 ─ 7
人靜坐、打坐的時候,會有兩件事,也只有這兩件事一直伴隨著。
這兩件事叫做,昏沉和掉舉,昏沉就是提不起精神,打瞌睡,掉舉就是打妄想。
沒有一個人會不同,所以散亂心及昏沉是正常,表示你還是一個人。
- Jan 10 Fri 2014 00:42
見、捨見及抉擇見 ─ 3
最早的無量壽經譯本漢譯和吳譯本內容比較像,只是詞句比較繞口。
兩譯本共同有一段經文,形容佛門弟子,這是其他譯本所沒有的。
把佛弟子分為三等,第三等是出家眾,佛門釋子,漢、吳譯本都說:
- Jan 09 Thu 2014 01:04
見、捨見及抉擇見 ─ 2
中阿含的蜱肆經有一段經文,講兩個人出遠門經商的事情,這是一個比喻,
經中所說的兩個人,到遠方買蔴紗要回來賣,這樣就可以賺些差價,用以養家。
在回程的路上,看到了一堆沒有主人的白銀,其中一個人就拋棄蔴紗改挑白銀。
- Jan 08 Wed 2014 01:20
見、捨見及抉擇見 ─ 1
見所指的是,對每一見事情,你的見解、看法和觀點,而且在這上面,
是帶有決定和固定的意思,這一點和看法、見解和觀點又有些不同。
見解、看法和觀點有時候可以改變,但是見卻是有決定性的,不變的,固定的。
- Jan 07 Tue 2014 00:45
聞法信樂及慧力、禪定 ─ 6
「凡夫的口中會唸出一句佛號」,這是證明阿彌陀佛的救度正運行著。
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主動的,不是因為你的念佛,佛才來,是佛來救度,你才念佛。
因此,我們應體會,能有一個人念佛,都是極難能可貴的。
- Jan 06 Mon 2014 00:28
聞法信樂及慧力、禪定 ─ 5
- Jan 05 Sun 2014 00:46
聞法信樂及慧力、禪定 ─ 4
- Jan 04 Sat 2014 00:13
老實念佛
弘一律師一生的修持,可以用「老實」兩字來形容,就是「老實念佛」。
當時在福建的承天寺作客,剛好碰見、見識了廣欽師的禪定功夫,但是沒有欽羨。
這一點就充份表現出修行人的真實及老實,可以用不可以用,就是一句話。
- Jan 03 Fri 2014 02:09
聞法信樂及慧力、禪定 ─ 3
要把淨土一法簡單化,不要把它太複雜化,佛要救我,我要讓佛救度!
『Faith is simple, nothing special.』
信心就是那麼的簡單,沒有甚麼是特別的,就是佛自己發願要救度我,我願意!
- Jan 01 Wed 2014 02:03
聞法信樂及慧力、禪定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