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 (74)
- Apr 20 Tue 2010 04:43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74
- Apr 16 Fri 2010 21:38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73
- Apr 14 Wed 2010 23:18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72
念佛的功德是從真心而起的,從妙明真心起來的。
真心就像太陽,妄心就如黑暗,不管黑暗持續多少年,哪怕是上千年,只要光明一現,黑暗就消了。
所以念佛就是用真心去破妄心,這是很直接的,是不是!
- Apr 13 Tue 2010 23:38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71
- Apr 13 Tue 2010 00:28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70
- Apr 10 Sat 2010 23:01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69
第二種,所謂「順理發心」,就是真正信解「諸法皆如幻夢」的道理。
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講到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要是真正發心之後,就會把一切的事情都看得如夢如幻、如泡如影。
- Apr 10 Sat 2010 03:16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68
- Apr 08 Thu 2010 23:35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67
為什麼註解《無量壽經》的本子很少呢?
這是因為《無量壽經》的翻譯本太多,沒有一個最理想的譯本,所以塵封於「大藏經」中,就是因為缺少一個善本。
至今流傳下來的各個譯本之間出入很大,出入的程度遠遠大於《阿彌陀經》、《金剛經》的譯本。
- Apr 08 Thu 2010 00:00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66
- Apr 07 Wed 2010 00:13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65
有許多法,只是上根之人修起來合適,下根人就很困難了,比如參禪,許多人就不相信有「頓法」,甚至有些修禪宗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辦了!
由於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頓法,學密法也是如此。
包括前面提到過的我那個師兄弟在內,許多人學了密法之後,發神經病的人不只一個二個,有很多。
- Apr 06 Tue 2010 00:59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64
作為最後一講,從《金剛經》我們完全談到《無量壽經》了,今天所要講的是《無量壽經》的宗要,即它的宗旨、要領。
《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第一經。
關於淨土法門的殊勝,在《無量壽經解》第一卷開頭有這樣幾句話予以說明:
- Apr 01 Thu 2010 23:47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63
- Apr 01 Thu 2010 04:28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62
- Mar 30 Tue 2010 21:58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61
- Mar 30 Tue 2010 05:02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60
既然到了極樂世界,又見了佛、又聞了法、又有聖眾、又有善友、又有快樂、又無諸苦……,可是壽命很短,那就像沒有底的杯子,是沒有用的!
無論怎樣,必須得有壽命才成,因而這「壽命無量」是淨土第一德!
壽命無量,我們才能徹底地成就,因為沒有使你退轉的緣!
- Mar 26 Fri 2010 22:38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59
- Mar 24 Wed 2010 10:29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58
- Mar 22 Mon 2010 10:07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57
大乘涅槃不同於小乘的涅槃。大乘涅槃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而小乘涅槃只具備「解脫德」,他雖解脫了,但並沒有證「法身」,還沒有證得「無上智慧」,因而只有一德。
大涅槃是「常、樂、我、淨」,而小乘涅槃只有「常、樂、淨」而沒有證得法身的「真我」。
因為他還沒有恢復就已經寂滅了。
- Mar 20 Sat 2010 10:29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56
我們再看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中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通過這一「悔過得生願」,我們就看得更清楚了!
- Mar 19 Fri 2010 12:50
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