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 (7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一上來就談「體」。 

    「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真體」是什麼呢?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再用密宗來引證:密宗是很殊勝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因而當許多人看到有葷的東西來供佛,便對密宗產生了懷疑。 

    不大好懂,但是對於殊勝的密宗,我們不能隨便就加以批評!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佛的功德是從真心而起的,從妙明真心起來的。 

    真心就像太陽,妄心就如黑暗,不管黑暗持續多少年,哪怕是上千年,只要光明一現,黑暗就消了。 

    所以念佛就是用真心去破妄心,這是很直接的,是不是!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一部密宗經論《菩提心意》又說:「菩提之心是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是。」 

    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 

    佛為什麼出世?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隨事發心」,是可以退轉的,這是因為不定性的人也可以「隨事發心」的結果。 

    所謂「不定性」就是指道心不強,還沒有定性。 

    願心忽升忽降的人,這樣的人也能發心。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種,所謂「順理發心」,就是真正信解「諸法皆如幻夢」的道理。 

    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講到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要是真正發心之後,就會把一切的事情都看得如夢如幻、如泡如影。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淨土資糧》中談到了《阿彌陀經》的宗,它的宗是「信、願、持名」。 

    《阿彌陀經》稱為小經,《無量壽經》稱為大經。 

    這部大經以什麼為宗呢?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註解《無量壽經》的本子很少呢? 

    這是因為《無量壽經》的翻譯本太多,沒有一個最理想的譯本,所以塵封於「大藏經」中,就是因為缺少一個善本。 

    至今流傳下來的各個譯本之間出入很大,出入的程度遠遠大於《阿彌陀經》、《金剛經》的譯本。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曾經問過貢嘎上師:「咱們密宗說的即身成就,也就是即身成佛,往生淨土算不算是即身成佛?」 

    他反問了我一句:「你說的是哪個淨土呀?」 

    我說:「我問的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許多法,只是上根之人修起來合適,下根人就很困難了,比如參禪,許多人就不相信有「頓法」,甚至有些修禪宗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辦了! 

    由於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頓法,學密法也是如此。 

    包括前面提到過的我那個師兄弟在內,許多人學了密法之後,發神經病的人不只一個二個,有很多。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為最後一講,從《金剛經》我們完全談到《無量壽經》了,今天所要講的是《無量壽經》的宗要,即它的宗旨、要領。   

    《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第一經。 

    關於淨土法門的殊勝,在《無量壽經解》第一卷開頭有這樣幾句話予以說明: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講關於不能往生的兩種情況:   

    所謂「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既犯「五逆」又誹謗正法的人,才不能往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有人會疑問:經文中的「十念」,何以就是指念阿彌陀佛聖號? 

    這種解釋有根據嗎? 

    我們可以用經典來證明,這個「十念」就是指念「南無阿彌陀佛」。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十方諸佛都來讚歎佛名呢? 

    就是要讓十方的眾生都能得度。 

    由此也可看出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來。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既然到了極樂世界,又見了佛、又聞了法、又有聖眾、又有善友、又有快樂、又無諸苦……,可是壽命很短,那就像沒有底的杯子,是沒有用的! 

    無論怎樣,必須得有壽命才成,因而這「壽命無量」是淨土第一德! 

    壽命無量,我們才能徹底地成就,因為沒有使你退轉的緣!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第十五願:壽命無量願。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有古大德寫有一本《甄解》,其中說明這個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為真正的報身佛的功德。」 

    又說此光壽無量二願是「方便法身大悲之本。」 

    也就是法身行方便,是佛大慈大悲的根本。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涅槃不同於小乘的涅槃。大乘涅槃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而小乘涅槃只具備「解脫德」,他雖解脫了,但並沒有證「法身」,還沒有證得「無上智慧」,因而只有一德。 

    大涅槃是「常、樂、我、淨」,而小乘涅槃只有「常、樂、淨」而沒有證得法身的「真我」。 

    因為他還沒有恢復就已經寂滅了。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再看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中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通過這一「悔過得生願」,我們就看得更清楚了!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個問題: 

    我們所說的「四十八願」,實際上還是「四十八願」,因為真正有「四十八願」,只不過夏會本中,把四十八願分為二十四段,所以出現「二十四」的原因。 

    而且比之任何一本都完整。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