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信心不相續,就是有如自力行人所求的念佛功夫,求一心,求相續。
佛所賜的信心,阿彌陀佛會保持一定相續,但是自己所發的信心,無法相續。
所以法然上人說,「別具信心之人,將往之淨土,恐非源空將往之淨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尊發遣,彌陀招喚,就是要我們離苦得樂,要我們成佛作祖。
不可以同此等邪師,自誤歧途,若又以此邪見,教於他人,更是自誤誤人。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幸聞,又更甚者,此淨土法門,能得逢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經疏對此喻解釋說:
此是比喻,所說東岸者,喻為娑婆之火宅。言西岸者,喻為極樂寶國。
所言群賊惡獸詐親者,喻為眾生之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等。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信心
往生信心者,對四重破人立四個信號。(往生信心,清淨信心,上上信心。
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信。)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決定奉行
決定是信,奉行即行。
問:既說諸經其處時機益各不同故,不能依行。若爾,淨經亦有三別。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引經論來相妨難證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
相妨(音方礙也)難者,謂引他教對淨教作難故,云相妨難。
一切罪障者,十惡破戒等。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見解、知見有時候還夾雜著各自宗派或個人的利益在裡面。
這種事情自古自今沒有斷過,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就是一個例子。
可禪師得三祖僧璨,傳法於他後,就往鄴都化導,因為是二祖,達摩祖師的傳人,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
言別解別行者,指淨門僻解人。
別者分也,離也。分離一物以為兩片,謂之別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佛所說即是了教菩薩等說盡名不了教也
文中等字等取二乘乃至名字即位凡夫。
(天台宗所立,《觀經智者疏妙宗鈔》立六即佛: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斷,則善逝、無上士、調御丈夫等具足。依成實論說:
善逝者,即妙往之義,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妙出示間,能趣佛果,故號。
無上士者,謂業惑淨盡,更無所斷,於三界天人凡聖之中,第一最上無等。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信行者必不誤眾生
深信行者,此有二點。
一點深信而行者。自信本願,謂之深信,教人信受,名之為行,信是自行,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真佛弟子
真言對假。定散行人名假弟子,念佛信者稱真弟子。
信卷三末云:真佛弟子者,真言對假對僞,弟子者,釋迦諸佛之弟子,金剛心行人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是智慧之元,道德之母,所以珍貴重要可知,佛所賜的那更是珍貴無比。
中國文化大革命是中國人的大禍害,招遇過的人都不忍回憶,先師就是一位。
後來形容,招受的迫害毒打,小紅衛兵都私下說「老黃阿!就說不信了就好阿!」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依今經義,當知,教有隨自隨他,若依定散隨他假門,且許佛外見眾生善,
即如讚文所述是其義也。
若約弘願隨自真門,悉奪眾生修性善法,都還佛願回施功德,不許佛萬見眾生善。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為令定散機迴心歸念佛。故謂此三心通定散機。通散善機者,如文前釋。
(十有一門,義通九品,其第四門,是三心故。)通定善者,疏下文云:
又此三心,亦通設定善之義。(疏上句云:三心既具無行不成。此就散善門,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土一門,行易理深,意趣幽深奧妙,對上之二釋,今有十解。
一為揀聖道實教安心故。謂聖道教從自心入故,信自心即佛為要,誡青自己起怯弱心。
真言教言,若有一念想我凡夫,是三世佛之冤。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卷云:內者即是出世,外者即是世間。
言明闇者,此有二義。
一約世出世,出世間四聖離世迷闇故,名為明。世間凡夫常處迷闇,故即名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彌陀佛因中所修一切之善,皆是無為無漏之真實功德,經言:
『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
忍力成就,不計眾苦,少欲知足,無染恚癡。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無有虛偽,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化身土及愚禿鈔,料簡自下文配要門自力,何還言是他力義耶。
答:要門義所望不同,若望聖道則是他力,若望弘願則猶自力。(愚禿鈔云:
橫出他力中之自力。)今此望聖道言他力義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愚禿鈔云,按宗師釋文,從一者真實心中已下至自他凡聖等善。厭離為先,
欣求為後,則是難行道自力豎出之義也。先厭後欣,簡為聖道自力義者,
依何文理,抑此疏文固勸淨門自力行人,何料簡之云是聖道自力義耶。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