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觀經四帖疏講錄 (49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緣學者思焉。更明今觀異他教觀。彼此相望凡有五異。

一正助異,他師諸教。謂觀行為正,散善為助。(念佛亦為散善助業)

 今經,觀行為助,念佛信心為正。(此約體用分助正耳)二二力異。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然此信心觀在前十三觀,猶似自力行門定觀。

至後三輩觀生想名觀。

方見前十三觀亦固是信心觀。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言信後味道觀者。

謂既信念佛,淨業成辦竟,但欲親見彼佛依正,感得願心莊嚴法味增深念報佛恩。

故修習觀佛行,是名信後味道之觀。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次述善導大師之意,其義甚幽深,他流異解,如各家記。

今準以親鸞聖人本疏首題,約教行信分別觀義。

要如何分別。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總釋題目。

有三對(一能詮所詮對)觀是所詮,經是能詮。

又觀經是所詮。玄義分是能詮(能所詮對)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二世尊悲化正意在念佛者,敢聽命矣。

  然而何不純說念佛,而雜定散令錯會邪。

答:說定散凡有三意。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釋疑難者。

他師纔見經說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謂通力定善觀行念佛者。

凡有三失。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二:為明二尊悲化之正意故。

   正意唯是弘願念佛,此義為經疏肝心,今施問答詳之。

   問:此觀經固宗定散。不可枉言念佛為宗。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為明正雜二行優劣故。

  凡明正行雜行的優劣,沒有本經講得透徹明了。

  且如下上品,說臨終聞善友讀十二部經首題名字,除却千劫極重惡業。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為示淨門通別廢立故。

  十方佛國,除西方淨土外,九方淨土皆名通願

  (酬通願故。)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導大師弘觀經凡有十二個緣由。

一:為對破諸師之謬故。

  善導大師之前,諸宗大德,都以他自己的見解,來解釋淨土法門。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無量壽經者:總攝一代教行於定散兩門,以悉調群機。

*觀無量壽經將世尊四十九年的教法,通通攝在一起。

 將修行成為聖流的法門融在一本經中,分為定善門及散善門。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經四帖疏註者是唐 善導大師,大師一生弘揚阿彌陀佛之弘願。

為漢地及日域修淨土法門所共同尊崇的祖師。

日本淨土宗更以高祖、宗家稱呼善導大師。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三觀後,講三輩九品等三觀。

這三輩九品,從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

是不須要在定中就可以做的。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宣說淨土法門的經有三部

無量壽經 佛說阿彌陀經 觀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東傳最早,而且傳譯又多。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