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二世尊悲化正意在念佛者,敢聽命矣。
然而何不純說念佛,而雜定散令錯會邪。
答:說定散凡有三意。
一。為兼攝定散機故。
分義云。一切眾生機有二種,一者定,一者散。
假若光攝定機之行者,無法達到攝生之功。
以目前的學佛人士,因為生活壓力,無法全心修定。
只能修善積功累德,以求往生。
佛如果不攝受這類大都數的眾生,那麼攝生的事業就不圓滿。
就無法廣攝一切眾生。
是以如來大開方便之門,顯開修三福,以應散動之根機。
二。為示本願選擇分齊故。
謂依佛本願,選擇捨棄萬行,而取念佛為往生業。
若不點出,表示其所要捨棄的是萬行。
恐眾生以自己的計度,猷疑猜執著,認為縱捨世善,寧願執出世。
或縱捨小善,而執著大乘善。
或縱捨散善,而取定善行。(萬行中最勝故)
為了要消除這些疑問執著故,盡說定散。
在流通分時廢之,偏勸念佛。
(釋迦廢立教命,是示彌陀本願選擇分齊)
以目前的學佛者,都以修禪談玄為高尚。
須知楞伽經的話,一切菩薩、阿羅漢等乃至天人。
他們的神通、定力等都是佛的佛力加持所成就。
如果沒有佛力的加持,一切菩薩、阿羅漢等如同凡夫。
所以應知,如果沒有佛的加持,聖道根本無法成就。
疏釋流通勸持名文。為廢立義,其在此矣。
三。為顯念佛勝過定散故。
定善最殊勝的是佛觀,經上說此觀成者,見彌陀光明照念佛人,攝取不捨。
這是顯示念佛勝過定善。
佛觀是這種情形,其餘各觀應該也是如此。
三輩九品中,上輩及中輩六品中,顯示做諸散善行者。
(大小諸善乃至世善)都是各種做善的機。
至下三品是極重惡機,無一善力,所以諸善力都不能救療。
所以只能靠念佛才能滅罪得生,是彰顯念佛
(極重惡人無他方便唯稱彌陀得生極樂)
功德超過諸散善,故選擇集(付屬章)述此義云。
又說定散,為顯念佛超過餘善,若無定散,何顯念佛特秀。
然則二尊正意,唯在弘願念佛。
欲明此義故弘今經。
向來略開十二義門,以辨造疏弘經由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