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此雙卷經翻譯何時?又於異譯有幾種耶?
答:此二卷經當曹魏代,印度三藏康僧鎧譯。今此經者當第四代,
於異譯差,依《內典錄》、《眾經目錄》、《樂邦文類》、
《貞元錄》等諸錄之意,凡此經有十二代譯,而於其中五存七缺。
言五存者:一、《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月氏沙門支婁迦讖,
後漢代譯,是第二代。二、《阿彌陀經》二卷,稱《大阿彌陀經》是也,
月氏優婆塞支謙字恭明,當吳代譯,是第三代。三、今經是也,
當第四代。 四、《大寶積經》〈無量壽會〉二卷,印度三藏菩提流支
(此云覺愛),大唐代譯,此經一百二十卷中第十七八,
一經四十九會之中是第五會,第十一代。五、《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三卷,西天沙門法賢三藏,大宋代譯, 第十二代。
言七缺者:《無量壽經》二卷,安息國沙門安清字世高,後漢代譯,
是第一代。二、又《無量壽經》二卷,西域沙門帛延,曹魏代譯,
是第五代。三、又《無量壽經》二卷,沙門竺曇摩羅密(此云法護),
當晉代譯,是第六代。四、又《無量壽至真等正覺經》二卷,
又名《樂佛土樂經》,又名《極樂佛土經》,西域沙門竺法力,
東晉代譯,是第七代。五、《新無量壽經》二卷,沙門佛陀跋陀羅
(此云覺賢),當同代譯,是第八代。六、《新無量壽經》二卷,
涼州沙門寶云,當宋代譯,是第九代。七、又《新無量壽經》二卷,
罽賓國沙門曇摩羅密多(此云法秀),宋代譯也,是第十代。十二代中,
唯《莊嚴經》譯為三卷,餘十一代皆為二卷。
斯經大意者:
彌陀超發於誓,廣開法藏,致哀凡小,選施功德之寶;
釋迦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敘大意中:
彌陀超發於誓等者,重誓偈意,彼偈說云: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
(已上)
廣開等者,又同偈云:為眾開寶藏,廣施功德寶。(已上)
釋迦等者,至下引文委可解之。
是以說如來本願為經宗致,即以佛名號為經體也。
明宗體中:
問:如來本願即是名號,然者宗、體有何別耶?
答:言本願者,先指六八,以之為宗;願願所詮偏在念佛,以之為體,
是故且以總別為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