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個人說,即使是喝井水,也是佛法的力用所成就。

我知道自己連喝一口水,都是如來和親鸞聖人為我所成就的。

所謂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這講的是業,所有眾生的輪迴,他一生的榮辱富貴勞苦,都是因為業所牽引著。

為什麼說「莫非前定」,都是由先前、前生,也有可能是前累世所造之業所左右。

今生的「一飲一啄」,是前世所造業的集合所受之果,這個集合、業報先熟先報。

而這所說的「前世」,並不只有上一世,是累生累世的無窮無盡的上一世。

所以這因是無窮盡,所以果報也是無窮盡,更慘的是,我們享果時,果中帶因又造因。

享了果,但是果中帶因,所以享果的同時也在造因,因成果果造因,沒完沒了的。

享樂的果,有福報的果,眾生總是認為應該得的,但是一受惡果,抱怨無窮呼天搶地的。

所以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時時造業,盡情享受,但是惡果一現就呼救。

菩薩知道因果的關聯,知道果報的可怕,但是都是由於自己所造的因,所以怕因。

多少的眾生,遭受了惡果的苦,求神問卜的,請求名家的指點,也想要求離苦之道。

求之於各家,問道於名師,以求修行之路,為達到了生脫死之法,而能夠不再受苦果。

但是,縱使名師請進門,能有所成就者,不要說得以出離三界,仍然是微乎其微的。

先師在世時曾講到,有人做大量的統計及搜尋,得到的結果,上世紀後五十年約有七名,

被稱為有大成就者,雖然說中共沒有宗教信仰,但是上一代留下來的,仍然有很多人。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以傳統的修行方式,以自力的修行法,要出離三界是非常的難。

不能、沒有辦法出離,那就只能為自己的業力所操縱,不管是無力出離,或是作繭自縛。

眾生都是茫茫無知的生存著,在業力下掙扎,有的日夜忙碌,只求一溫飽而不可得。

有的有福報者,時時想到如何享受,享了福造了業,這出離就更難了,這是常態。

能夠知道要出離,但是無法找到,或是無法信得及他力救度者,這還是少數人。

甚麼原因,有出離之心,但是無法有所成就,沒有佛力的加持,只見「名師」,

「明師」難求,或者世上根本就已經沒有明師,何以能夠指點出離之道路,而有成就。

親鸞聖人洞知此難事,放棄了原先在比叡山的修行,追隨法然上人,全依阿彌陀佛救度。

難事就是,我們無論再如何的努力,我們都沒有能力自己超脫,用自力去完成出離三界。

這個問題,佛在《楞茄經》就講得很清楚明白了,沒有佛的加持力,和灌頂力,

菩薩、阿羅漢及天人,都不能有神通及辯才無礙,都等同、如同凡夫般,這是佛說。

這麼的精準的開示,是佛金口宣說,不應該是只有法然上人和親鸞聖人看得懂而已。

不管他人,所謂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就不用去理他們,但是不能不明白自己的能力。

可能我們會不清楚自己,但是佛所說的話不能輕忽,我們沒有能力,一切都只能隨業。

親鸞聖人明白自己無力,是隨業流轉的惡眾生,所以拋棄自力,全心依仗佛的願力。

自此以後,一切都由阿彌陀佛安排,說言:佛要行則行,佛要止則止,但憑佛力。

要知道,但信入佛的願力,即蒙佛的願力所攝取不捨,即得往生,也就是成就了往生,

再也不用受後有,不用再受輪迴之苦,今生為止所造的業,將不在左右行者的後生。

認真的細細思量,這之後的生活,都受到佛願力的照護,這是何等的殊榮,何其榮幸。

親鸞聖人深深感念此恩德,所以特別告知後進,他的一切都是佛所賜,甚至連喝口水。

就是這種的心,來感恩戴德,想想一個地獄必定的我,因為佛的攝取不捨之恩,將往生。

沒有佛建立此大願力,沒有親鸞聖人的告知,我將茫茫沉淪於此苦海而不能自拔。

行者應當如此思惟,如此感恩佛德,及聖人之恩,若「一飲一啄,都是佛恩所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