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如上人說:「我想做的事情,即使有一些折騰,也都能夠完成。
然而,就人未獲信這件事,讓我悲嘆。」
*這是蓮如上人1499年3月25日往生前纏綿床榻時所說的話。
「我想做的事情,即使有一些折騰,也都能夠完成。」這一段話是蓮如上人對事的態度。
我們知道,蓮如上人所處的環境,當時的真宗,處在一個弱勢的環境,為天台宗所保護。
為天台宗所保護,所以講的教義,也會受天台宗所牽制,這是違背了蓮如上人的信念。
所以蓮如上人,在經濟困頓,物資生活缺乏的環境下,還是堅強努力地走出控制。
演變成比叡山的天台宗僧侶,發動攻擊,把當時真宗在京都的基地燒掉,必須跑到大阪。
就這樣的,蓮如上人用堅強的意志,對阿彌陀佛佛恩的感載,一步一步的中興了真宗。
所以在其將臨命終前,講出了他的意志力,對事情可以無畏又勇敢,不屈不撓的努力。
在勇敢和堅強的意志力下,再困難的事情他都努力的去完成,這是在工作上的意志力。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任何一個工作,或說是目標,都應該量力而為,不應蓋該蠻幹。
蓮如上人是為法忘軀,把身命都豁出去,這是一般人所無法做到的,我們應當要量力。
在西藏地區,有很多的寺廟,都附設有閉關房,讓修行者能夠專心的修行,這是好事。
在藏的的寺院的關房,他們的關房就是地上挖個坑,上面蓋起來還有通風口就這樣。
想要閉關修行參悟者,他可以徵求人幫他護關,照顧他閉關時的飲食生活等事情。
有很多的人,他的閉關,閉關人,他的閉關,是閉生死關,就是一定要開悟,不然就死。
有些以前人閉關的關房,上面的蓋子是被破壞了的,那不是外力,是裡面的人破的。
因為閉關人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參透生死,而達到開悟的境界,為了如此而閉關。
這一閉是發大決心的閉關,不成功就成仁,但是不成,又不敢面對現實,發瘋了。
不要因為蓮如上人說:「我想做的事情,即使有一些折騰,也都能夠完成。」
就認為只要想做,就可以全力以赴,不用管自己的能力,不應當如此,還是要量力。
之所以會留下來那種破壞的關房,就是要警惕後人,修行是對的,但是冒進就會危險。
人,常常會自認為是,想說自己也可以,就會一股腦地蠻幹,不能聽進善意的進言。
應當要知道,在佛滅度後,佛法傳入東土時,已經是想法過了五百年了,沒佛的加持力。
我們已經無法如法修行而得加持,這個加持要來自釋尊才能夠有成就,其他者就難了。
能認清這一點的人,就會知道,要自力修行得成就,是不可能的事,應當要放棄。
如〈正信念佛偈〉讚嘆道綽禪師的話:萬善自力貶勤修,圓滿德號勸專稱。
勤勞在一般上來講,都應該算是美德,但是這裡道綽禪師要加以貶斥,因為越走越遠。
「念佛不求往生,結三世冤。」這是禪宗截流禪師的話,認為念佛是萬善萬德洪名,
但是要求往生,不求往生,來生富貴,將造大罪業,再來生還是要下地獄,是結三世冤。
這些修萬善,都是屬於自力的修行,都不能有成就,不能蒙佛的攝取不捨,應歸他力。
專心歸命阿彌陀佛,全依阿彌陀佛的救度,才能夠圓滿成就今生的最大事,後生一大事。
這也是蓮如上人最關心的,用那麼大的決心,克服萬難,就是要眾生信入佛的願力。
「然而,就人未獲信這件事,讓我悲嘆。」講了那麼多,那麼認真又明了的,怕你不信。
想到有人為獲信,就想到了截流禪師所說,結三世冤,將要流轉於五道,不甚悲嘆。
要把後生一大事當真,要認清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死心塌地的信入佛的本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