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五種是「中觀見」。講「中觀見」,順道提一下,在西藏活佛上師們所謂的顯教,是指中觀見以下的見,就是到前面唯識見的地方,才稱為顯教。

不是什麼華嚴、法華、天台,通通是顯教,就不如密宗,就低了些,這也是常常引起矛盾誤會的地方。

所以華嚴宗、天台宗、禪宗、淨土宗,密宗也很重視,不是那麼低的,沒有這個看法,顯教是指中觀見以下的見。

而現在我們把在漢地的佛教,通通稱作顯教,把喇嘛的就叫做密宗。所以對於名詞解釋不一樣,聽到這句話,就生出許多的誤會。

就說密宗輕視漢地的佛教,其實不是這個含義,是指中觀見以下的見。

同時中觀見也是西藏黃教的根本。

中觀見已經很殊勝了,一直到大圓滿見,甚至前面的唯識見,都是龍樹菩薩建立的。

佛法劃分為十宗,除了小乘的俱舍宗、成實宗之外,其他八個宗派的祖師都是龍樹菩薩,所以在古代是不怎麼分的。

中國唐朝的唐密,以及日本的東密,都是龍樹菩薩傳下來的,也是禪宗傳衣缽的祖師。《華嚴經》以及《楞嚴經》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請出來的,這是一位很特殊的大菩薩。

當時的佛法也是很不行,是馬鳴、龍樹這二位大菩薩出世才把佛法中興起來的。

「中觀見」也稱為無生見,知一切法無自性。

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一、不異,這叫做「八不」。

包括藏識所現的影像,以及唯識的見,世間法的、出世間法的一切一切都沒有自性,都是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一、不異的。

「唯識見」則認為這是實的,依此而修,一點點轉變。

「不生不滅」,六祖開悟所說的「何其自性,本無生滅。」你有個開始,從這裡開始生出來了。法本自無生,它沒有一個開始,怎麼會生出這樣一個「開始」的一切一切,不大好懂,這一點最不好理解的。所以斷無明,最後還要破一分生相無明。

「無始」是我們語言這麼說的,從哪裡開始有,好像有個生處。既然是無始,它的始處不可得,最初開始生的時間也不可得,哪生還可得嗎?

生也就不可得了。所以無生,也就無滅。我們就不講長生不老,一切本就無生。不是生因之所生,不是有什麼造成的。

佛境從本以來就是清淨、具足的。不是用什麼機緣而生,套什麼因緣而生的,是無生的。所以佛法證無生法忍,無生故無滅。

生,也就是一個起點,事實上起點也不可得,一個圓形的東西,你說是起點,走一圈又回來了。

起點不可得,起點就是生處,起點不可得,不就無生。

「不斷不常」,我們阿賴耶識就是不斷不常,斷常是邪見、外道見。

阿賴耶識是怎麼樣?相似相續,相像而繼續。不斷不常的道理就在這裡,一個東西它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只是相似而已,它不是常。

譬如電影,上一片與下一片的膠片,相似而已。阿賴耶識它老在變,有東西來,它又多一點;這一剎那跟前一剎那相似,這一生跟那一生相似。

增加一些東西,或修行拔除掉一些種子,全是相似,既然是相似,它就不是常,就不落入常見。

它是相續,譬如電影它一片一片老接著,就不斷了。

所以阿賴耶識就不斷不常;既然阿賴耶識不斷不常,那它所顯現的相也就不斷不常。

「不來不去」,沒什麼來,也沒什麼去。「如來」是什麼?「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自心遍一切處。從哪兒到哪兒去?

從自心到自心。從北京到華盛頓,北京是我自心,華盛頓也是我自心,從自心到自心,何來何去?

那貪瞋癡煩惱,怎麼個大圓滿見?貢嘎上師教我們看,不要看它的過失,看它從哪裡來,去到哪裡。

找來處不可得,找去處也不可得。

既然來處不可得,去處也不可得,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它也就是如來。

所以說煩惱轉菩提,我說不用轉了,煩惱即菩提,這是最好轉的方法,最殊勝的轉,這就轉過來了。所以它是不來不去,遍一切處!

不一不異」,為什麼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種種的佛,它不是一個。

但是一切佛的法身沒有分別,所以是「不異」,不是一也不是異。

所以依照「八不」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一、不異,唯識所現的影像,世出世間的一切法,它都沒有固定的自性。

這樣慢慢觀察,就破除外道、小乘、唯識的見,顯現出諸法本來不生,不生就不滅。

依此「八不」,諸法本不生來修證而成佛,它的好處是什麼呢?

就是不用轉捨轉得。比較直接了,不用一層一層轉換,一步比一步殊勝。

無生見,知一切法本無生。所以無生的功德很大,無生就無滅,一切都無來無去,少了對待,一切都平等了。

一和異本來是兩件事,現在都沒有,不就都平等;不來不去,把這一切分別都消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