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發起此信心者,
譬如,在口業稱佛,時稱時歇,亦可謂常念佛之眾生也。(70)
已發起信心者,就是信心成就者,也就是《觀經》所稱的念佛眾生。
阿彌陀佛的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是《觀經》所說的攝取。
問題不在法方、佛方,在於機方,眾生這一方,這才是眾生、機方必須注意到的。
我們說「發起信心」、「獲得金剛信心」,我們不說「建立信心」、「修行信心」。
因為這「信心」不是凡夫的能力所能成就的,佛就是知道,所以要修好賜與我等。
為什麼說凡夫不能成就此「信心」,不就是「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三個心。
這三種心,眾生無法具備,這在《觀經四帖疏》裡,善導和尚所教導的如何行。
要至誠,就不可以有所虛假,不可以表面一種,是實有是一種,你可以騙人,
但是你無法騙你自己,更不用說佛會不知道,不是真正的至誠心,就與佛不相應。
其實沒有至誠心,或是說做表面功夫,讓外面的人看起來,好有風度,氣度恢弘。
很多人在表面上,又是做善事,又是對人和氣,又有愛心,非常讓人羨慕。
不能說沒有這種人,但是如果有的話,那應該讚嘆,因為,這不是每一個人能做到的。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貴夫人,她為人誠懇,樂善好施,又有非常好的風度及度量。
她有一個女僕,就認為她這是裝的,因為他有權勢,大家都會迎合她,不讓她生氣。
她的僕人及和她交往的人,都知道這是她要的,所以都刻意形塑他美好的一面。
所以這位女僕就表示,她要拆穿她的假面具,讓她的真面目能顯現給大家看。
她就故意在大家的面前做錯事,因為她要在她的主人,就是這位貴夫人面前服務客人。
她在客人面前犯錯,就是使她主人沒有面子,會使她的客人認為她怠慢。
一開始,這位貴夫人,會輕聲的告訴她,不應該如此,這樣不禮貌。
但是這位女僕是有意要揭她主人的底,所以一再犯錯,最後這位貴夫人忍無可忍,
就當著眾客人的面前,大聲罵她的女僕,並且打她,這一下子,形象全毀了。
這位女僕人,終於告訴大家,沒有那種事的,都是裝出來的,是大家迎合她的。
這裡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應該勉強自己做,但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也是事實,在該表明自己無能的時候,還是要表明,尤其對佛的信心。
這裡不只是自知之明而已,還有自己的後生一大事,不可以輕忽,以免自誤或誤人。
在仰承佛願上,這是我們機方、眾生方,唯一可以了生脫死,唯一可以出三界,
唯一可以往生成佛的方法,除了這種方式,沒有其他辦法,只能繼續沉淪五道。
要我們自己修往生的「信心」,我們會是修得七零八落的,說為「雜毒之善」,
不可用此雜毒之善為往生之因,這是枉費自己一生的辛勞,徒勞無功。
就如《歎異鈔》上所講的:
法然上人曰:源空信心,如來所賜,善信信心,亦如來所賜,故是一也。
別具信心之人,將往之淨土,恐非源空將往之淨土。
領納佛願,發起此信心,及是佛所賜之信心,及是佛所攝取不捨之念佛行者。
為佛所念,即時口稱佛名號,或有時歇,意識無妨,因為我不念佛時,佛亦常念我。
行者是活在佛念之中,是活在阿彌陀佛的心中,已生極樂,何有其念不念之憂。
自力行人不同,念佛精進時,常想與佛同在,若有稍懈帶,就感覺往生無望。
念佛時有信心,不念佛時又斷信心,此念佛常間斷不相續,故往生不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