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肉眼清澈,靡不分了者,義寂云:隨其所應,若近若遠,若內若外,

皆分明見,由根精徹,境無障故。

天眼通達,無量無限者,《論》說(《大論》第四十九):

菩薩天眼有二種:一果報得,二修禪得。果報得者,常與肉眼合用,

唯闇夜天眼獨用,餘人得果報天眼見四天下,欲界諸天見下不見上,

菩薩所得果報天眼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菩薩用是天眼,

見十方如恒河沙等國土中眾生,生死、善惡、好醜及善惡業因緣,

無所障礙,一切皆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貳吒天眼所見又能過之,

是諸天不能知菩薩天眼所見,何以故?是菩薩出三界,得法性生身,

得辨才力故。此中所言無量限者,隨應通說報得及修,

四十八願中所說者就最少說,故不相違。(已上)

問:肉眼清徹,天眼通達,二眼所見同無限者,何為差別?

答:憬興云:照瞻現在色像,名為肉眼;能見眾生此死生彼,故名天眼。

(已上)

法眼觀察,究竟諸道者,同師云:法眼則以有智為體,

能見眾生欲性心及諸佛法,故名法眼。普知三乘道法差別,

故云究竟諸道。(已上)

義寂云:餘處多說慧眼第三,此中先說法眼者,修起次第,應如先說,

要先達真,方了俗故。然法眼境與前二眼同是俗故,是此中先慧眼說。

《論》云:菩薩初發心時,以肉眼見眾生受苦,心生慈愍,學諸禪定,

修得五通,以天眼遍見六道眾生受種種身心苦,益加憐愍,故求慧眼,

以救濟之。得此慧眼已,見眾生心相種種不同,云何令眾生得是實法,

故求法眼,引導眾生,令入法中,故名法眼。(已上)

慧眼見真,能度彼岸者,淨影云:能見真空,故名見真。除捨有相,

達到平等無相彼岸,名度彼岸。(已上)

憬興云:度者,至也。(已上)

義寂云:《論》云:肉眼不能見障外事,又不能遠見,是故求天眼。

天眼雖復見,亦復虛誑,見一異相,見眾物和合虛誑法,以是故求慧眼,

慧眼中無如是過。(已上)

《思益》三云:若有所見,不名慧眼,慧眼不見有為法,不見無為法。

(已上)

《大論》三十三云:是天眼見和合因緣生假名之物,不見實相,

故求慧眼。得慧眼不見眾生盡滅一異相,捨離諸著,不受一切法,

智慧自內滅,是名慧眼。(已上)

佛眼具足,覺了法性者,義寂云:又位位中隨分成佛,

故位位中亦具足眼,經說初發心位已得十力分故。(已上)

今日世英,住最勝道。(佛住四智,獨秀無匹故。)

最勝道中: 言四智者,如來所具之功德也。

一、大圓鏡智,轉第八識,佛果得之,離諸分別,於此智上身土影現,

如於鏡上現眾色像,是故名為大圓鏡智。

二、平等性智,轉第七識,初地得之,是觀自他有情平等,

是智品與大慈悲等功德相應。

三、妙觀察智,轉第六識,真見道初得此智品,善觀諸法自相共相。

四、成所作智,轉前五識,佛果得之,普於十方示現種種變化,

三業應作事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