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總釋題目。
有三對(一能詮所詮對)觀是所詮,經是能詮。
又觀經是所詮。玄義分是能詮(能所詮對)
(二能釋所釋對)
又觀經是所釋,玄義分是能釋。
又上五字所釋,卷第一是能釋。(能所釋對)
玄義分三字通能釋所釋,稍異常例。
義如下辨。
(三通別對)通(卷第一)別(觀經玄義分)。
總釋題目竟。
次別解釋觀一字者,觀一字是觀經的肝心。
本文解釋的命脉,其義意深廣,現在約略敘述。
先辨他師解。
所有各師對觀字的解釋,皆認定為定善法,不通散善。
是故說觀經的一十六觀,都是自力定善觀。
這樣解釋的話,有三種的缺失。
一有違二世尊他力觀之失。
如韋提希夫人在光臺見十方佛國。
因身遭罹逆子惡難,而心沒憂愁苦海。
未曾修觀行定善的韋提希夫人,由佛力加持故見十方佛土。
然而韋提希夫人確執為是自力,以為光臺所見佛土是因自己能力所見。
佛憐憫她,為破她的情想,而開示這是他力(佛力)所現,云。
汝是凡夫,心想贏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破其情謂)
是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韋提希及在場大眾得見。(示他力見)
韋提希夫人聽了開示,方才了解是佛恩所賜。
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
坐觀見佛,亦由他力。
故知是佛恩而感謝。
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
至雜想觀。
畢竟(以釋迦神力推功彌陀願)說云。
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
二尊他力觀,其文義有如明鏡,為何要違被他,說是通方自力,是定善觀所現。
二令機、教相違之失。
謂韋提希夫人為將來一切凡夫俗子而請求。
(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極樂世界。又云,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
如來興大悲心,為憫當來凡夫等下機說。
(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
因此玄義分具引今經十句文證明。
結釋云,證明如來說此十六觀法,但為常沒眾生,不干大小聖。
(疏勸信機云。常沒常流轉,闡提斷善根類,名常沒常流轉)
假若觀經但為自力定善觀者說,那麼今日凡夫俗流都無分。
豈非機、教相違失耶。
三令佛記別為虛語之失。
示觀文云。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明鏡自見面像。
如果這個記別,是專為韋提希夫人。
那麼與今日的凡流都不相干。
若說專為自力定善者觀見,未來一切眾生,以佛力故當見,豈非為虛妄無實之語。
諸師所解,其違失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