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次述善導大師之意,其義甚幽深,他流異解,如各家記。

今準以親鸞聖人本疏首題,約教行信分別觀義。

要如何分別。

一教門觀。

二行門觀。

三信心觀。

 

一教門觀者。說經觀教法,不要勸修定善觀行。

正面是讚念佛功能勝過定善觀行之教門觀。

這種說法有異於他師的教觀,故經名異方便。

如佛觀說,觀成者見佛光唯攝念佛眾生。

這是讚歎念佛利益優於定善極頂。

佛觀都如此說,何況是餘觀。

如三輩九品觀,上、中等六品,所示諸散善,各但能利益那些會行善的善機。

而下三品的極重惡人,沒有任何一分的善力,一般的救度都用不上。

在這裡只能用念佛的方法,用佛力才能滅罪得往生。

表示也讚歎念佛之功超勝散善。

(極重惡人無他方便,唯稱彌陀得生極樂)

然則定散十六觀法,無有一句非讚念佛之言教矣。

故定善義云。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佛本願意不竝以定散諸善為往生行)得生。

選擇集云。又說定散,為顯念佛超過餘善,若無定散,無法顯現念佛特秀。

付屬示此密意云。

汝好持是語。

(言是語者,即指定散十六觀法。若是行門,應言是行,今稱是語,標示能讚言教觀門)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這句話正是勸信樂受持,所讚歎的唯是念佛一門。

能讚的是受持定散十六觀教法。

 

定散門中問今經所示定散,為是何機得受。

答案是念佛行者所受。

下出文顯證。引用十文云。

證明說此十六觀法,但為常沒眾生,不干大小聖。

一為常沒常流轉之機所說的觀法,但為行門。

二行門觀者,讚定善觀行。

如日觀說,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

定善義明,坐儀觀方。

序題門言,定即息慮凝心。

又釋名言漸息亂想,心眼得開。

粗見彼方清淨二種莊嚴,如是等文示行門觀。

此行門觀復有二種。

一入信方便觀。

二信後味道觀。

初言入信方便觀者,有一類的行人,最初不信念佛。

強自勉勵自己用自心,修習觀佛。

這是法然上人所說的行門自力者。

雖是自力,然而仍然為佛力加被,是第十九願的願力所攝。

令自力行門觀成。故經說言,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然阿彌陀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

觀念門云。阿彌陀佛的願力外加故,得見佛。

(不同諸師準他經判今經觀為但自力觀)

因佛力加持而觀成,得見願心莊嚴依正,方信弘願益,即歸入念佛。

故佛觀云。以觀佛身故。

(觀成見佛)

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亦見下明見弘願益,終歸念佛)

序分義云,依下觀門專心念佛,親鸞聖人斷言定觀成就之益以獲念佛三昧為觀益。

觀是入念佛之前的方便行,故稱入信方便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