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到晚,一天之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由阿彌陀如來和親鸞聖人為我們所準備的,
應深知這些都是冥加之物。」蓮如上人偶爾就會這樣說道。
親鸞聖人一生為了眾生,以法為業,就算在獲罪被流放,他都說這是最大的機緣。
在《御臨末之御書》講親鸞聖人臨終前,對於眾生的關懷,提到:
我已極天歲,將還歸安養淨土。雖是如此,將如同和歌之浦曲中之片男波,波波送岸歸。
一人獨喜應思二人,二人居喜應思三人,其一人則親鸞也。
我縱無,法不盡,和歌之浦。唯若青草之人尚在。
片男波:波濤中最頂峰的波浪。形容如同岸邊的波浪,來來回回起起落落的,
不斷的拍打著岸一般,我就如同波浪一樣,會回到各位的身邊,因此當你一人思念佛恩,
要想著還有第二個人,兩個人心喜於佛恩時,請想到還有第三個人,其中的一人就是我。
我隨時都會和各位在一起,心喜著思念著佛恩。我即便走了,只要還有青草人
(迷的眾生)的存在,法(教法)不會因而隨之流失。
有如同海浪般,海浪是一波一波的往岸上涌,或是說拍打著海岸,回到了海岸。
親鸞上人的願也是如此,不斷的回入眾生中,為了眾生的往生,不辭辛勞的一次又一次,
只為了眾生的能得度,為了眾生能夠為阿彌陀佛的救度,不管多久或多辛苦,在所不辭。
這樣的形容自己「我縱無,法不盡,和歌之浦。」縱然是已經回歸安養,一樣的願不改,
所以說「法不盡」,度眾生的心願不停、無止境,不會因為親鸞的色身已盡而停息。
猶如「和歌之浦」,像海浪的不斷湧向岸上一般,回入娑婆度眾生也如是,沒有停止。
只要是「青草之人尚在」,還有一位沉淪於五道,無緣出離的眾生,我的願心永不退轉。
如同阿彌陀佛的願力一般,也可以說是乘阿彌陀佛的願力,親鸞聖人時刻在我們身邊。
不只是鞭策著我們,要我們能夠入信,還沒有入信者,時時調適我們的心,與佛願同。
為了我們的慧命,還必須隨時注意我們的身命,沒了身命我們的慧命也難續。
沒了慧命,又如何能夠信入佛的本願力,沒有佛的本願力,我們又如何出離三界。
為了我們眾生,親鸞聖人乘佛的願力,不辭辛勞,一再的來到娑婆世界,就在我們身邊,
不管我們是高興,我們法喜,或是我們鬱悶,都陪伴著我們,試圖為我們分擔解憂。
其實認真思考,我們的一切,我們的生活必需,何嘗不是佛的願力所成就,幫助我們。
我們能夠信佛願,能夠蒙佛攝取不捨,是佛願力所成,親鸞聖人也是仗著佛的願力,
助佛弘法,應當是說,聖人為佛的願力所招,成就往生,再乘佛願力,還相迴入度眾生。
為了我們,為了讓我們得以安心於佛願力,安排一切,就是要讓我們,無憂無慮於往生。
所以蓮如上人會有感的如此說明,「佛恩浩大」,唯有往生一途,方能報答此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