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十二章經,嚴格來講不算一部經,是由很多部經選取編成的一部經。
是最早由西天竺傳到漢地的經點。
譯者為摩騰和竺法蘭共同翻譯。
因為顧及漢地人民對佛法的理解,沒有把整部經完全譯出,只是選擇性的譯幾段經文。
把佛法和漢地文化較接近,比較能為漢人所接受的佛法,一段一段的譯出來。
從成佛後到鹿野苑對五比丘轉四諦法開始。
佛教的第一個僧團成立,佛開始為眾生解惑,也開始在這世間做救度的工作。
介紹佛法一些層次,眾生應如何修持等。
在四十二章經中都有初步的介紹。
對剛入佛門或想入佛門的人們是一本很好的經典。
剛好是四十二段,所以稱為四十二章經。
用來在對漢地諸大眾初步的介紹佛法。
佛法正式東傳的傳說有說,因後(東)漢明帝夢見「金人」,經大臣們研究。
派官員往印度求法,中途遇摩騰和竺法蘭也東來,於是請回東土弘法。
經是由白馬駝到東土,皇帝以最高規格建了住所安駐兩位大士。
住所為皇帝的直屬單位所以稱寺,為了紀念白馬駝的經,所以稱白馬寺。
開始了佛教在東土的傳弘,所以洛陽的白馬寺是東土漢地正式成立的第一座佛寺。
這時間點正符合佛的預告,在其滅度後一千年,佛法東傳,並在東土發揚光大。
佛滅度至今天的時間有兩種說法,有說二千五百多年,有說三千多年。
在中國早期是說三千多年,是由最初來漢地傳法的僧人介紹佛時說的。
推算回去的時間,佛出世為周昭王二十四年,西元前1027年。
兩千五百多年是因為算貝葉經上的點算出來的。
佛經即結後,經一段很長的時間才將經文寫在貝葉上,再用貝葉做書面。
為了怕經爛掉,所以每年都會拿出來曬太陽。
每曬一次太陽,就會在貝葉經的書面上點一點,表示又過了一年。
我們說現在是已經過了二千五百多年,理由是數那個點數出來的。
問題是,並不是每年都能拿出來曬,因為戰亂就有可能無法做到。
還有如果貝葉面脫落或遺失,就會少掉算到那一整頁的年。
所以會少算的機率很高。
中國古代記錄年份一直是用天干地支,每六十年一循環。
配合朝代如周昭王甲寅年,不可能有兩次相同的周昭王甲寅年,所以比較不會出錯。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
出家人梵文稱沙門,並不是專門指佛教的出家人,凡是出家修行都稱沙門。
辭親出家,是要自己認識這個家是自己的笳鎖,妨礙你了脫生死。
並且自己有了脫生死的需求,真正想了脫生死,但是這並不是重點。
重點是"識心達本,解無為法"。
識心達本,識就是認識,達就是了達。
就是勢自己的心源,了達佛語的深理。
心生萬法,心是萬法之源,我們之所以有輪回六道,就是這顆心在起作用。
《楞嚴經》說:
『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
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 乃至
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
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
從始泊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
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
『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
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
『一切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云何二見,一者,眾生別業妄見。二者,眾生同分妄見。
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復滅除諸生死因。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