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如來金言豈有此失,今何輒改以言耶。

答:梁攝論七云,即不退墮。魏攝論上云,即定於阿耨菩提,何謂今文輒改之耶。

問:若爾者,即得之言,對懶墮下流果為妄語耶。

答:楷解云,凡方便說多似妄語,但為利益非妄語攝。

(佛說法度眾生,但是眾生的程度不一樣,要度眾生就要用各種方法及語言。

 佛度眾生不只要能知道眾生心想,還要知道何時根熟,以何種的方法才能度脫。

 所以《無量壽經》說:『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佛是智慧和徳行都圓滿的眾生,所以對應以何法度何種眾生很清楚。

 眾生的種種心相,因緣、根性,何時眾因,何時因成果熟,能夠成就都清楚。

 所以《無量壽經》又說:

 『以諸法藥,救療三苦,顯現道意,無量功德。』

 因病給藥,眾生有病,所以佛就依其病因給應該給的藥。

 醫生給藥,不一定要真的藥,有的病人不是真的有病,可能給個安慰劑就可以。

 古人也有「黃葉止啼」的說法,不一定說的要都完全做到。

 金葉子,用黃金打造的,很珍貴很美,小孩子喜歡,一直吵哭著要。

 作父母親的,就拿一隻黃色的葉子給小孩,說是金葉子,小孩拿了也高興。

 沒有必要一定要拿真的金葉子給他玩,弄壞了還麻煩。

 佛說法也是一樣,有時要鼓勵眾生,勉勵眾生,說念南無佛於佛道不退轉。

 眾生一聽不退轉,很興奮,就很認真的修,修行的話就少犯錯,也行。

 佛要接引眾生,有時也要用盡各種方法,《無量壽經》就說:

 『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本學明了,在意所為。』

 觀音菩薩的法門,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度之,道理是一樣的。

 《法華經》說: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為了度脫眾生,佛到了我們這個世界,也要把佛維說的一乘說成三乘。

 《法華經》對佛說法是這麼說的: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諸佛說法只說一乘法,就是佛乘,就是說成佛之法,其餘都是方便說。

 連二乘、三乘法都是方便說,只是要引導眾生入佛乘,經上說「大白牛車」。

 《法華經》又說:

 『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若欲於佛,

  於此法中便得決了。』

 很清楚,佛滅度後,能受持讀誦解義此等經者,是難得,是得決定於佛道。

 佛只說得決定,當然是決定於佛道不退轉,能決定不退轉是難得。

 《法華經》是佛出世的本懷經,十方諸佛的出世本懷,經說: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

  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道故,出現於世。』

 佛出世本懷是要眾生開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佛出現於世。

 眾生有佛的知見,那麼當然就是進入成佛之路,佛說不退轉於佛道。

 講《法華經》時龍女成佛,是奇怪的事,龍是畜生,又是龍女,更奇怪。

 在小乘法是不講成佛的,大乘說成佛,但是要在人道的男性才能成佛。

 龍是畜生道,又是龍女,兩個奇,但是成佛,但是不特別,

 因為眾生都有佛性,本來就可以成佛,所以說不特別。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如同龍女,七歲就能成佛,而是決定於佛道不退轉。

 佛是不妄語的,所以決定不退轉是真實語,佛會照護著我們,直到成佛。

 這不退轉於佛道的時間有多長,佛沒有告訴我們,我們無法知道。

 《法華經》說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如果悟入我們應當可以知道要多長的時間。

 我們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悟入佛的知見,為什麼?

 佛講《法華經》可能不是為我們講的,我們是否是那些退亦佳矣的那群。

 其實佛說《涅槃經》就很清楚的說,與佛有緣的眾生都已度盡了,要入涅槃。

 我們應該是那些當初與釋尊無緣的眾生,佛說其餘那些是一闡提。

 其實不用怕,不用擔心,因為佛出世的本懷經還有一部,我們還是有救的。

 那部經叫《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願力仍在,沒有放棄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