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議曰:如末利妄語以救人,雖為利益,所言是妄,如來誠言豈彼類乎。

今謂,對懶墮人說即得不退者,此約所行法德,故實語非妄語。

謂,餘微善隨緣退滅,念佛不爾,一誦佛名所行法德金剛堅固,

 雖在生死永不退滅,名為不退,一誦即時得不退法,故名即得。

大論八十四云:但一稱南無佛,是人畢苦其福不盡。

今釋文云:雖是一行,於生死之中乃至成佛,不退沒,故名不墮。

如此分別終無妄耳,涅槃經中,有似妄說,如彈憚三一一辨釋。

(善意的謊言,雖然也是謊言,但是可以因為這個謊言而安定人心或救人。

 這樣的謊言應該是可行的,佛就常用誘導的方式教導世人,走上善路。

 佛出世的目的,就是要開佛的知見,但是眾生的程度不能接受,

 所以佛要用方便的方式說法,《大般若經》說:

 『以眾生無法有法想,我以除其妄著,世俗法故,說有得,非第一義。』

 這是《大般若經》三慧品的話,佛不執著故,無法可說而說一切法。

 眾生因執著故,雖無法可說,確著於有法可學、可為、可想。

 佛為除其妄想、執著等世俗法,故說有法可得,其實不是真的佛要說的。

 佛是為了善誘眾生,慢慢培養眾生的根器,使他們有一天能夠接受真的一乘。

 有的眾生比較懶惰,如果直接告訴他,要三大阿僧祇劫的努力修行才能成就。

 而這三大阿僧祇劫不是現在算起,要從出十信位,由十住位的初住算起。

 這一聽,已經比較懶散了,又知道今生無望,當然會自暴自棄,不想修行。

 這一自暴自棄,那麼就真的是求出無期了。

 佛要勉勵我們,當然要說一些方便的說法,但是最主要的是佛力的加持。

 佛力的加持是我們眾生能得救,眾生能出三界火宅的重要因素。

 有兩部佛出世的本懷經,說佛出世的本懷,《法華經》和《無量壽經》。

 《法華經》佛說諸佛出世本懷,是要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就是成佛。

 要讓眾生成佛是諸佛的本懷,所以佛要開示佛的知見,讓眾生悟入明白。

 讓眾生明白,讓眾生悟入,而讓眾生成佛是難事嗎?

 佛成佛的第一句話,就很清楚的說明難易了:

 『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每一個眾生都具有佛的智慧與德行,每個眾生都是十身調御萬德莊嚴。

 只因為妄想和執著的緣故,是打妄想做白日夢,今天作皇帝夢,明天是乞丐。

 累生累世的在那裡打著妄想,而且還執著著不肯醒過來。

 引用《安樂集》的話:

 『是故大集月藏經云,佛滅度後第一五百年,我諸弟子學慧得堅固。

  第二五百年,學定得堅固。第三五百年,學多聞讀誦得堅固。

  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懺悔得堅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隱滯,

  多有諍訟,微有善法得堅固。』

 佛滅度後五百年稱為正法,在正法時修佛佛能全得佛的加持,故得慧解脫。

 慧解脫就是成就,佛說我們因為妄想、執著,得慧解脫就是不妄想、執著。

 好像一個睡著的人,正在作惡夢,佛是覺醒的人,正用力的把人搖醒。

 正法五百年後像法有一千年,因為是像法,佛的加持力已經少了。

 佛滅度後一千年,佛法傳到東土,一千年是像法過了一半,是定堅固後。

 定堅固,禪定堅固的話,都在定中就不會動了,所以就算不能解脫也不動。

 後五百年,連定的能力也少了,這時剩多聞讀誦得堅固。

 多聞讀誦故,就會想把所讀的所知的傳播出去,所以佛法東傳到漢地。

 一個作惡夢的人,像法就像是佛用音聲叫我們,要把我們叫醒。

 過了這一千五百年,進入末法時期,佛的加持力已經沒有了。

 所以開始時還會蓋廟宇,只剩表相的佛法,沒有佛的加持力。

 我們這時候是佛滅度後三千多年,連經上說的鬥爭牢固的期間都過了。

 連微有善法得堅固的期間都過了很久,這一點我們應該明白,確實的知道。

 佛所留的經典仍然在,說是糟粕僅存,因為佛的加持力已經不在了。

 應該要另外找一條路,不能一直執著於原先的,才能走出去。

 淨土法門就是末法時期唯一的出路,因為阿彌陀佛的加持還在。

 阿彌陀佛的願力沒有正像末的分別,一直常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