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今所要在會後文。(往生別時)而會初文(成佛別時)有何由耶。
答:欲破濫解顯示論旨故。謂通論家以謂,佛說誦多寶名,即於佛果得不退轉。
而論判之為別時意。觀經十念即得往生亦應別時意實不即得生。
此則錯亂二種別時,以成佛別時例觀經念佛,以謂別時實不即生。
欲破此濫解顯示論正旨故,具會釋其二種耳。
(《法華經》雖是說是諸佛出世本懷經,但是諸佛之願力度世的本懷經。
諸佛出世教化眾生,因眾生的因緣及福報不同故,佛的正像法住世時間不同。
正法、像法有長短,是佛出世於該世界,和該世界的眾生之因緣願力有關。
釋尊在我們這世界的因緣來講,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再來就是末法。
這是依《法華經》所講的出世本懷,所以在《涅槃經》佛就說我度盡一切眾生。
佛說我度盡一切眾生,是指度盡一切有緣眾生,與釋尊有緣的眾生。
其實佛在世說的本懷經有兩部,一部是《法華經》另外一部是《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也是佛出世的本懷經,經上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
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法華是說要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而《無量壽經》是要矜哀三界的苦眾生。
是要拯濟群萌,光闡道教,所以出興於世,是要惠以眾生真實之利。
比較特別的是同樣的譯者,《無量壽經》的譯者為康僧鎧,有另一譯本。
這本經名為《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經上有一段經文說:
『阿難,彼久遠實成、法身常住、無量壽佛者,豈異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
愍念汝等,一切有情,無明大夜闇故,從彼安養無為界,示現此惡時惡世界中,
迦耶王舍等,說彼佛名號不可思議功德因緣。』
釋尊就是阿彌陀佛的示現,示現於我們這個世界,為了救護我們。
由這段經文裡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親自說的。
在這五濁惡世,沒有佛願意示現度眾生時,示現來度眾生,救度我們。
阿彌陀佛的願力,是願十方諸佛都咨嗟稱讚他的國土功德,勸眾生往生。
又願欲往生者,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願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十方諸佛都咨嗟讚歎,十方諸佛本來都會讚歎諸佛的,這願好成就。
但是聞名號,知道極樂世界的好,願欲往生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這是只要佛的經論在,眾生能知道,眾生能聽聞,起願生想,佛願就在。
這樣的話,就沒有正法、像法、末法的問題,任何時間都是正法時期。
因為只要有眾生聞阿彌陀佛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蒙佛的攝取不捨。
阿彌陀佛的攝取不捨,表示被攝取者與佛同在,是時時與佛同在。
因為眾生就在佛的光明中,為佛所攝受,不棄不離的攝受。
依據經文,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講無量壽經時的釋尊,就是阿彌陀佛。
佛講《無量壽經》時現希有相,阿難讚從未曾見,經文說: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
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裏。
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曾瞻覩,殊妙如今。
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乃至,
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
佛現希有相,因為佛現的是阿彌陀佛的相,故阿難承佛威德,才能問此事。
故世尊說是阿彌陀佛我身也,是阿彌陀佛親臨講淨土法門。
佛說法四十九年,可分為兩大門類,聖道門及淨土門。
聖道門,從五戒講起,保持人身不下墮,再來修十善升天。
再講四聖諦,由阿羅漢修起,修唯識大成始教,講般若,智慧到彼岸。
到了方等時《首楞嚴經》說阿羅漢是五十陰魔的識陰所攝應捨。
從華嚴開始講給大菩薩,講小乘接引培養根基,再談大貶小,直至法華等。
我們的修行,從最基礎直到成佛,這期間一定要佛力的加持及照護。
聖道門是釋尊到我們這世界,隨緣開示應機教的教法,有釋尊的加持。
隨著時間的流逝,釋尊的加持護持力已經流失,已經沒有加持力了。
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成就的法門,阿彌陀佛的願力不會流逝。
釋尊在世時應該往生淨土,沒有釋尊的加持力時,更應依持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