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阿彌陀佛內證外用功德無量無邊,取要不如名號功德,是故即彼阿彌陀佛,
特以名號濟度眾生;釋迦如來亦多讚嘆彼佛名號,流通未來。
凡諸宗人,各以所依經持之。今淨土宗之人,當持此經,持此經者,即持念佛往生願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正藏》八三、一三八
行者命欲終時,疾苦逼身,必起境界、自體、當生三種愛心。
爾時阿彌陀如來放大光明,現行者前;行者既見未曾有事,專心歸敬,更無他念。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節錄《大正藏》八三、一0五
往生淨土法門,雖未斷盡無明煩惱,依彌陀願力生彼淨土,超出三界永離生死,
求其事跡,紀傳所載甚多。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導和尚釋此而言:
若不依此證得生者,六方諸佛舒舌,一出口以後,終不還入口,自然爛壞。
若不信之者,即是破十方恆沙諸佛之舌也,應深信之。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善導和尚云:
世尊說法時終了 殷懃付囑彌陀名
五濁增時多疑謗 道俗相嫌不用聞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觀經》之真身觀言:
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聖道門者,於穢土斷煩惱至菩提也;淨土門者,往生淨土,於彼斷煩惱至菩提也。
今就此淨土宗而言之者,又《觀經》所明,業因非一,三福九品、十三定善;
其行分品,其業列數。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正藏》八三、二四四
夫,流浪三界之中,往何界乎?
不遇釋尊之出世;輪迴四生之間,受何生乎?不聞如來之說法。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定之往生業者,唯念佛而已也。
除此正助之外,一切諸行:布施、持戒、精進、禪定,如是六度萬行,
讀法華經、修真言等,種種之行,悉皆名為雜行。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別解別行之人不能傾動者,不因別解別行之人所言,而捨念佛,疑往生也。
別解之人者,天台、法相等八宗之學匠也;別行之人者,真言、止觀之一切行者也。
此等乃習行聖道門也,與淨土門之解行異故,名為別解別行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者深心,亦即善導和尚解釋言:深心者,深信之心也。有二種: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是具足煩惱之罪惡生死凡夫也,善根薄少,曠劫以來,常流轉三界,
無出離之緣。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正藏》八三、一九五
今度離生死之道,無過於往生淨土;往生淨土之行,無過於念佛。
凡出塵世入佛道雖有多門,大別為二門,即聖道門與淨土門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正藏八三、一八七)
《觀無量壽經》言:
若有眾生,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平等覺經》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如是淨土法門,悲喜交集,身毛為豎者,當知此人,
過去已作佛道而來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一向專修者,三心自然具足也。
言三心者: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也。
至誠心者:不禮餘佛,唯禮彌陀;不修餘行,唯念彌陀,專而復專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正藏八三、一九一)
末代惡世之眾生,欲遂往生之志者,不可修其它之法,唯應依據善導和尚之釋,
入一向專修之念佛門。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正藏八三、二五四)
言念佛往生者,彌陀之本願誓言:
念我名號之人,若不生我國者,不取正覺。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阿彌陀經》釋
《阿彌陀經》者:先說極樂依正之功德,是為發起眾生願樂之心故也。
後明往生之行,顯示以少善根不能往生,唯執持阿彌陀佛之名號,一日七日,即得往生。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尋其如何發起度脫眾生之誓願者,乃於阿彌陀佛因位時,名無諍念王,
發菩提心,誓願使眾生過度生死,即棄國捐王,而發攝取眾生之願。
釋迦如來於其時名寶海梵志,是無諍念王之大臣,亦同發菩提心,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導和尚之《觀經疏》深心釋言:
或有人云:汝等眾生,曠劫以來,及以今生,身口意業,於一切凡聖身上,
具造十惡、五逆、四重、謗法、闡提、破戒、破見等罪,未能除盡;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