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正藏八三、一八七)

《觀無量壽經》言:

若有眾生,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

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善導和尚之《往生禮讚》釋畢三心而言:

具三心者,必得往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

是故應具三心也。

一者至誠心者,真實之心也。身行禮拜,口稱名號,心思相好,皆須真實。

總而言之,厭離穢土、欣求淨土,修諸行業,皆以真實心勤修之,外現賢善精進之相,

內懷愚惡懈怠之心,所修行業,雖日夜十二時不斷行之,亦不得往生。

外現愚惡懈怠之相,內住賢善精進之心修行者,雖一時一念,其行不空,必得往生。

此名至誠心。

二者深心者,深信之心也,就此有二:

一者深信自身是罪惡不善之身,無始以來輪迴六道,無出離之緣。

二者深信雖是罪人,以佛願力為強緣,必得往生。

就此亦有二:一者就人立信,二者就行立信。

初,就人立信者:出離生死之道雖多,大分為二:一者聖道門,二者淨土門。

聖道門者:於此娑婆世界,斷煩惱證菩提之道也。

淨土門者:厭此娑婆世界,欣極樂念彌陀之道也。

雖有二門,應捨聖道門,歸入淨土門。

然而若有人多引經論言:罪惡凡夫,不得往生。雖聞此語,不生退心,彌增信心。

何以故?罪障凡夫之往生淨土,是釋尊誠言,非凡夫妄執。我已深信佛言,欣求淨土。

縱令諸佛菩薩來言:罪障凡夫,不能往生淨土。亦不可信之,何以故?

菩薩是佛弟子,若實是菩薩者,不可違背佛說也;

然已違佛說,言不得往生,知非真菩薩,是故不可信。

又,佛是同體大悲,若真是佛者,不可違釋尊之說。

然則《阿彌陀經》說:一日七日,稱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

六方恆沙諸佛亦同證誠之。然而已違釋尊所說,故知非真佛,是天魔變化也。

以此義故,亦不可信,何況餘說乎!

汝所執之大小經論雖異,皆是期於佛果之穢土中修行,聖道門之意也。

我等所修,雖正雜不同,共欣極樂,是往生之行業,淨土門之意也。

聖道門是汝有緣之行,淨土門是我有緣之行;不可以此難彼,不可以彼難此。

如是信者,名為就人立信。

次,就行立信者,往生極樂之行雖區,不出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正行者親阿彌陀佛之行也,雜行者疏阿彌陀佛之行也。

先,正行者,有五種:

一者讀誦:所謂讀誦淨土三經。

二者觀察:所謂觀察極樂依正。

三者禮拜:所謂禮拜阿彌陀佛。

四者稱名:所謂稱念彌陀名號。

五者讚供:所謂讚供阿彌陀佛。

此五合而為二:一者正定業,二者助業。

正定業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

順彼佛願故。

助業者:前五之中,除第四稱名之外,禮拜、讀誦等,皆名助業也。

次,雜行者,除前五種正助二業之外,種種讀誦大乘、發菩提心、持戒勸進等,

之一切行也。

就此正雜二行,有五種得失:

一者親疏對:所謂正行者親阿彌陀佛,雜行者疏阿彌陀佛。

二者近遠對:所謂正行者近阿彌陀佛,雜行者遠阿彌陀佛。

三者有間無間對:所謂正行者,憶念無間也;雜行者,憶念間斷也。

四者回向不回向對:所謂正行者,雖不用回向,自然成往生業;

雜行者,若不用回向時,不成往生之業。

五者純雜對:所謂正行者,純往生極樂之業也;

雜行者不然,通於十方淨土,乃至人天之業也。

如是信者,名為就行立信。

三者回向發願心者:過去及今生身口意業所修一切善根,皆以真實心回向極樂,

欣求往生也。此名回向發願心。具此三心者,必得往生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