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無量壽莊嚴經云:阿難白佛,彼佛淨剎,得未曾有,我亦願樂生於彼土。
如此等文,亦可為證。
無量壽經有二當機眾,一阿難尊者,一為彌勒菩薩。
阿難尊者為多聞第一,佛所說經都由阿難轉述傳諸於後世,就是今世所有經。
彌勒菩薩是下一尊佛,佛滅度後,經正像末法後,釋尊之經道將滅。
彌勒菩薩將補釋尊之位而成佛,當來此世成佛,龍華三會度眾生。
為當機者,以示彌陀之弘願法,當來之佛易當弘揚,此應知。
二為示夫人還同末俗故,此義別指夫人。
他經勸滅後人,勸同在當機,今經反之,故令夫人還同末俗機,
(說言汝是凡夫,心想贏劣。)同末俗聞益。(此奪是屬不見,說言當得見,
聞為未來世賊害所說教,歸弘願道,方得三忍。此乃還同末俗聞益。)
今欲示夫人還同末俗九品機。故別指夫人,稱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者也。
不管夫人是應化之機,或是凡夫人,於今經所示就是凡夫,以示今經所應機。
淨土三經,大經為法實而機權,今經為法權而機實,實為輪迴之機,當為佛所度。
若於此顯韋提希夫人為應化之機,末俗眾生將失往生之信心,認為是聖者教。
當知,淨土易行之教,實為常沒常流轉之末俗眾生,亦該聖流。
故正信念佛偈說:凡聖逆謗皆迴入,如眾水入海一味。
雖是凡夫,一為佛所攝取,即得往生,及同於聖流,可貴之至。
三為顯末俗為正所被故。阿難及韋提,上品上生者,分為三人,並屬所告八品皆然。
謂今經者唯為末俗,如玄義分所引十句證。九品皆是標其末俗,既是今經正所被人,
必應一一為之對告,有如世人宴客,於事前須特告知正客。為斯義故屬所告人。
問:座無其人,何為所告耶。
答:所說事,皆為末俗,故告二人即告末俗。如日觀始但告韋提,經文但言告韋提希,
疏科之云明總告是,具如前引例證辨之。
四為明三心通九品機故,蓋諸師所解,上品上生者一句,但標所說人位,
次此標文所例三心,但局當品不通八品。若依淨影,似許三心通前六品,如楷三議。
既是當品利根所發,深智實相之三心矣,此不止奪九品通因,亦杜凡愚易入門耳。
今欲示三心通九品眾機,故取上品上生者句,屬所告人,遮其所濫。取若有已下,
至必生彼國,為九品通所發三心,至釋深心句,明信機信法,以令九品捨己業執,
(信機)投佛願力(信法)齊入報國。當知開科約經顯文,合科示經密意者也。)
二明辨定其位
言其位者,謂上上品行人位也。
問:諸師疏亦已上品上生者句為當品人位,與今有何異。
答:為人位者,與諸師義同,而它取次下若有眾生句即為當品人。
所以謂三心局上上品也。今家以次下句通為九品眾生,所以明三心為其通因也。
取復有三種眾生以下文為當品人,勿作同看。
(今總科十四,上輩觀者,對前定善十三觀門,故云十四上輩觀也。
別科一雙標二意者,謂此三句文中,雙標開合二意,合則三句共屬告命。
開則成二,如文可見。
一明告命,文曰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兼含開合,若約開則局前二句。
若約合則兼通後句,上品上生者句已形合意。
二辨定其位,所說上品上生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