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好好親近同朋和善知識,《往生禮讚》*曰,『不親近同朋善知識,是雜修之過失。』

與惡人為友,不管自己再如何守身,惡事也可能偶一為之。

所以不管如何,都要結交佛教徒的朋友。」

蓮如上人又說:「俗典說,『人是善是惡,取決於所習交的朋友。」

又說,『想要知道一個人,就看他所結交的是什麼樣的朋友。』

又,『寧可與善人為敵,也不要與惡人為友。」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樂近雜緣,

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善導和尚在《往生禮讚》所指出的:『不親近同朋善知識,是雜修之過失。』

說為是雜修之過失,因為是雜修,喜歡接近雜修雜緣之故,而不親近同朋善知識。

必須要清楚,所說的同朋善知識,是要相同的信,都是相同的淨土思想他力信心者。

有些人每天都跟著人家拜佛念佛,很是虔誠,見人就是「阿彌陀佛」,一片誠心。

看起來,這種人應該是同朋,或者可以是善知識,但是還是要和他交談一下了解一下。

有些念佛者,他們認為念佛是為了消災解難,讓家庭平安,有一個好的未來。

有念佛人,他們念佛,是為了求佛在臨終時來救度他,因此而得以為佛帶往極樂淨土。

他們認為佛經所說,要一心不亂,在臨命終時,佛與聖眾會現前,當時若能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極樂國土,這是大利益,應當如是修行,以期臨命終時,得佛信前救度往生。

因此,如是的念佛人,為往生故,要求一心不亂,因為如此才能蒙佛慈悲,得以往生。

又有念佛人,依《觀經》所教,觀佛求定,從日觀而至雜想觀,乃至散善三輩九品之行。

這第一種人,當然不能說他是在淨土的路上,他是一位非常普通的世人,浮沉五道之人。

後兩種人,雖有心於淨土,但是卻是用自力的心行,嚴格來講是算是雜修雜行。

我們要交往的同修,應當要避免這些人,應當親近能夠真心於佛願上的他力行者。

雖然說,這些的人也會認真的念佛,但是出發點不同,假如定力不夠,還是會被影響。

就像蓮如上人所說,與惡人為友,不管自己再如何守身,惡事也可能偶一為之。

他們都是自力念佛,他們的言行表露無遺,大家都知道,你和他們混在一起觀感如何?

先不管別人的觀感,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常和他們為伍,難免會受他們影響。

所以蓮如上人要我們,『寧可與善人為敵,也不要與惡人為友。」

和善人為敵,善人只是會離開你一些,因為怕受你的攻擊等,他們不會危害你,

可能你有危難,他們還是會出援手,但是和惡人為友,他們會帶壞你,也可能危害你。

俗話說「寧可和有智慧的人鬥嘴,也不願和愚痴者相處。」

和有智慧者交談,可以從他們的言語交談中得以進步,會從他們身上學習很多。

就算是鬥嘴,還是會有所進步,有所學習,所以是值得交往的,並且應當如此認知。

和愚痴者為友,會整天在無用的事上轉,會讓你往無知的方向,是一件很危險的交友。

所以說:『想要知道一個人,就看他所結交的是什麼樣的朋友。』

這是別人對你的看法,可能對你不是那麼重要,但是身為凡夫的你,會不受影響?

我們都還是在學習階段,要常常親近善知識,最起碼要和相同知見、信心行者在一起。

我們此生的目的,任何人細細想來都一樣,就是要了卻後生一大事,不然就浪費此一生。

如果你已經是信心成就,你得認知,你已經成就往生,那麼可以放鬆一下,但不鬆懈。

善導和尚所說: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

信心成就者,隨然說可以稍微放鬆,但是知恩圖報,還是會想要「大悲傳普化」報恩。

如果說就此放縱,我已經蒙佛所救度,已經成就往生,我可以大大的放鬆做想做的事。

我可以說,你的信心還沒有成就,一方面,你不知道知恩圖報,是往恩,如果為惡,

那更是不對,那就有如親鸞聖人所說,「知道有解藥,就去吃毒藥。」是不對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