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和尚之《觀經疏》深心釋言:
或有人云:汝等眾生,曠劫以來,及以今生,身口意業,於一切凡聖身上,
具造十惡、五逆、四重、謗法、闡提、破戒、破見等罪,未能除盡;
然此等之罪,繫屬三界惡道,云何一生修福念佛,即入彼無漏無生之國,
永得證悟不退位也?
答曰:諸佛教行,數越塵沙;稟識機緣,隨情非一。
譬如世間人,眼可見可信者,如明能破暗,空能含有,地能載養,水能生潤,火能成壞,
如此等事,悉名待對之法。
即目可見,千差萬別;何況佛法不思議之力,豈無種種益也。
極樂世界中,水鳥樹林,皆囀微妙之法,雖不思議,既信此等皆是彌陀願力;
何故獨疑第十八乃至十念之願乎?若總信佛說者,此亦佛說也。
彼《華嚴》之三無差別,《般若》之盡淨虛融,《法華》之諸法實相,
《涅槃》之悉有佛性,誰不信哉!彼佛說也,此亦佛說也,何信彼而疑此乎?
夫三字之名號雖少,如來所有內證外用之功德,萬德恆沙甚深之法門,皆悉攝在其中,
誰可測量之乎?《觀經疏》之玄義分釋此名號言:
阿彌陀佛者,是西國正音,此翻無量壽覺。
無量壽者是法,覺者是人,人法並彰,故名阿彌陀佛。
人法者,所觀之境,即有其二:一者正報,二者依報。
然則,始從彌陀如來,萬德無漏所證之法門,直至觀音、勢至、文殊、地藏、龍樹,
乃至彼土菩薩、聲聞等,所具事理觀行、定慧功力、內證智慧、外用功德,
悉皆攝於三字之中。然則極樂界中,所有法門,有漏其一乎?
然而,此三字名號,諸宗各以其宗之理而釋之:
真言者,釋阿字本不生之義,出生四十二字,一切法不離阿字之故,
謂之功德甚深之名號。
天台宗者,以空假中三諦,正了緣三義,法報化三身,如來所有功德,皆不出於名號故,
謂之功德莫大之名號。如是,諸宗各就其本宗所存之法,解釋阿彌陀三字。
今此宗之意者,真言之阿字本不生之義,或天台之三諦一理之法,
或三論之八不中道之旨,法相之五重唯識之意,森羅萬法,悉皆廣攝其中。
極樂世界,一法不漏;然而非云必須如是體悟彌陀本願之意,唯深信而稱念者,
必得往生也。
耆婆、扁鵲能治萬病之藥者,以諸草木和合而成藥,病人雖不知此藥,
以幾分草幾兩木合成,然而服之,萬病皆愈。
所憾者,不信此藥,唯思我病之重,何故此藥能治?
因疑而不服者,則耆婆之醫術,扁鵲之秘方,皆徒然無益矣。
彌陀名號,亦復如是;若疑自己煩惱惡業之病極重,何故但稱名號,即得往生?
疑而不信,則彌陀之誓願,釋尊之所說,亦成徒然,無其效驗。
唯應仰而信之,莫得良藥,不服而死。
往崑崙山,不取玉而回;入栴檀林,不折枝而出者,必貽後悔,宜自思量。
抑!我等曠劫以來,當遇佛之出世,亦遇菩薩之化道;
過去諸佛,現在如來,皆是宿世父母也,多生朋友也。
然而彼等已證菩提,而我等將依何遠離生死乎?可慚可恥!可悲可嘆!
本師釋迦如來入眾生大罪之山,隱邪見之林,誓願攝取三業放逸,
六情縱蕩之人於我國中,教化令其度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