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為悲憫眾生故,自說散善三觀,就是三福及九品,此是佛所說的觀經十六觀。

十六觀皆是要往生的法門,往生是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淨土的化主是阿彌陀佛。

今家說,極樂化主,就是安樂能人,其化眾生是依弘願,故說顯彰別意之弘願。

要門是定散二善,定就是息慮以凝心,放下一切的雜念,一心觀想極樂淨土。

由日觀起,讓習慣極樂淨土的光明,一步一步的觀,心起已往生想。

散善門,定功不成,即廢惡以修善,不做惡事,所以先說三福,大經說五惡。

不管是修定觀,或是止惡修善,要往生,就必須要迴願往生,今家說迴二行求願往生。

弘願者,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也是諸佛到各個世界救渡眾生的目的。

上面的二門,不管是修定觀,或是止惡修善,都不能因此而得往生。

一切善惡凡夫,能得生極樂淨土,皆是成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得大願力才能往生。)

次解三輩散善一門之義

言三輩者,各分三品,三三九品,是能行人。

言散善者,是所行法。

言一門者,散善無量,對前定善一門亦合之為一門。

問:既標云三輩散善,此示下輩三人亦有其散善分。然玄義云下輩三人無有佛法

         (戒福行福)世俗(世福)二種善根,唯知作惡,相違如何。

答:舊異解,有可不可,今試評之。全如依釋。

(持戒守戒是福,戒是修行的起步,戒、定、慧三無漏學,是修行的開始。

修行要先無漏,有漏再怎麼修都是白忙,說績功累德,這些功德要有容器裝。

裝的容器不能漏,漏了就裝不滿,所以無漏很重要,由戒開始。

戒分大小乘之戒,五戒十戒是人天的小乘戒,也是戒的基本。

五戒一定要守,不管受不受戒,因為這是保住人身的基本,儒家稱五常。

五戒殺盜淫妄酒,儒家稱仁義禮智信,其中的差別就是酒根智,因為酒亂性沒智慧。

十戒是生天的戒,守住十戒來生就生天,其中淫欲越輕,生的天界就越高。

完全斷了欲,那就出了欲界,就上生到色界。

色界稱四禪天,依禪定的功夫而定所生的禪天,再來就是無色界。

這裡已經講到了戒跟定,戒才能攝心而得定,又定功乘就才能發慧。

有了慧、智慧,才能夠修行,因為有了眼睛,真正能看見事情的真相。

戒分大乘的戒與小乘的戒,小乘的戒在身體力行,在行為上,大乘在心,是完全在心。

近代持戒最好的戒師要屬弘一師,被尊為南山律的傳人。

弘一不止持戒精嚴,為世人所景仰,書法也是一絕,寫得一手好字。

以前印刷字體是一字一字刻出來的,所以要有一個模板,要有人先寫出來。

當初開明書局的夏丏尊是弘一位出家前的好友,所以由他夏先生出面邀請弘一寫。

弘一師當時一口答應,寫了一些字後,寫不下去,停止了。

後來弘一師寫信告訴夏丏尊先生說:

去年應允此事之時,未經詳細考慮,今既書寫之時,乃知其中有種種之字,

     為出家人書寫甚不合宜者。如刀部中殘酷兇惡之字甚多。又女部中更不堪言。

     屍部中更有極穢之字。餘殊不願執筆書寫。』

最後,弘一大師無可奈何地寫道:

『余素重然諾,絕不願食言,今此事有不得已之種種苦衷,

     務乞仁者向開明主人之前瓦為求其寬恕諒解,至為感禱。』

戒,不只是戒行為,也戒動心,寫某些字時,因為字本身有其含義,會動念想。

在弘一師的戒律上,認為會動念都不可以,所以無法動筆繼續寫,只能停止。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一切都無法停止的,也是無法避免的,更不能免。

何況大乘菩薩度眾生,同事愛語,無法避免不用刀等,更何況是字及用字。

《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的無厭足王及婆須蜜多女都是所參的大善知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