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後生一大事,這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想要逃避,於事無補,這大事一定找上你。

所以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後生一大事,必須要用心,不可以一味依賴他人,只靠佛願。

當然,在讀佛經之外,聽聞善知識教導,是重要途徑,《歎異鈔》第二段說:

然各位心存懷疑,司我念佛之外,別有往生之道,經典法文等,大錯也。…

至於親鸞,唯然遵從吾師教導,相信念佛可得彌陀就度而已,別無其他秘訣。

念佛誠然可為往生淨土之因,亦或可為墮落地獄之業,全然非我所知。

使我被騙於法然,因念佛墮落地獄,亦更無悔。設我力修他行,原可成佛,

卻因念佛墮落地獄,方有被騙可言,而我本行行難及之深,棲處地獄原是一定。

細細詳讀下面這一段話,問問自己,我是不是有能力,我是否和宗祖聖人一樣,說:

「設我力修他行,原可成佛,卻因念佛墮落地獄,方有被騙可言。」

這是一句真語,也是老實的鏡子,我們應當常常得念著,照照我們自己,我可以嗎?

沒了阿彌陀佛的救度,沒了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有能力出離嗎?我們自力能行嗎?

如果不行,那就該放下,就像禪宗所說的,「死盡偷心」,放下自力心行。

要如此的信知,由阿彌陀如來所發的第十七願,成就了「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

然而,當「名號」來到我的心中,此名號就成為我的「信心」,此是「名號獨運」。

然,「名號」從我的口中出來,就成為「念佛」,是如此的殊勝,而全是佛所賜。

我的「信心」如此地獲得,如此的成就,而一切眾生,也是如此,皆是佛所賜,不二。

所以《御文章》的同一帖說:我們彼此都是同行,…聖人敬稱為「御同朋」、「御同行」。

同帖引一段詩很貼切,說:

往昔,喜悅包裹在我的衣袖裡面,今晚,喜悅溢滿出我的身心之外。

蓮如上人解釋說:「往昔,喜悅包裹在我的衣袖裡面。」

說的是過去我的心態,對於何謂正行,何謂雜行,完全沒有清楚的認知,

就是糊里糊塗的,一味的認為只要念佛就可以,念了佛,就覺得自己能夠往生了。

說真的,雖然勉力的一聲一聲的念佛,也專注於願往生,但是雜行所遷,時起妄念。

不念佛時,會感到往生無望,心生恐懼,怕臨命終時,若果不能生正念念佛,往生危矣!

有如〈唐詩〉所說的: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

時而精進,就心生歡喜,總是徒然,與願無關,往生不保,一生蹉跎,可悲又無知也!

「今晚,喜悅溢滿出我的身心之外。」

就在聽聞正行雜行的差別,對於佛所賜的「信心」有了認識,如此,自己變得一心一向。

如是「信心決定」,當然知道自己往生已成就,佛願力攝取不捨故,心生歡喜。

所謂「佛恩難報還思報」,為報謝佛恩,唯有念佛名號,念佛名號感念佛恩而喜悅。

知道自己已經遠離恐怖,後生一大事已經解決,何其欣慰,如《正信念佛偈》說:

行者正受金剛心,慶喜一念相應後;與韋提等獲三忍,即證法性之常樂。

正行即蒙佛所攝取不捨,即是「正受金剛心」,金剛,不為一切所破,而能破一切。

而得蒙「正受金剛心」,乃因一念歸命的「南無」,即為「阿彌陀佛」所攝取即相應。

流轉五道求出無期,而於今一念相應,即蒙攝取不捨之佛光明照護,何其榮幸而欣喜。

所以喜不可抑,因而手舞足蹈,這是赤子之心流露,蓮如上人形容這是喜悅。

這首詩,用來表達信後的心情,很是貼切,本應該喜悅溢滿出我的身心之外。」

御文をよみて人に聴聞させんとも、報謝と存ずべし。

一句一言も信のうへより申せば人の信用もあり、また報謝ともなるな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