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才市同行沒有很高的教育基礎,甚至他還不懂漢字,所以他的所有的詩,都是隨興的。

他是一個木工,刨木板時會有很多的薄木片,心一起就隨意用片假名、音意寫出詩篇。

有人求一有空閒就能念佛,認為這樣的話,他就很精進了,而才市同行是生活在念佛中。

在念佛中工作,在念佛中休息,所以隨時都有那種與佛對話的詩詞,活潑的顯現出來。

安藝國五助也是一位念佛行者,一位妙好人,一位種田的農夫,有一段他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野鹿糟蹋了五助即將收成的田。使得稻掉了滿地,為了不浪費,

当他去割稻时,都要一穗一穗地捡起,在田水中洗净,既费时又费力,以致割了很久,

仍割不了要一穗一穗地撿起,在田水中洗淨,既費時又費力,以致割了很久,仍割不了多少。

雖然很難,但是仍然堅持下去,這時他突然想到佛的救度,佛在救度我們不就如此。

我們一直往三惡道墮、跳,佛就一直拉著我們,把我們從三惡道拉出來,不一樣嗎?

他想到這裡,愈想愈感動,淚流不停,就一面念佛,一面工作割稻,直到天黑。

他很高興的告訴自己:今天真難得啊!遇到了這麼好的佛緣!南無阿彌陀佛!

生活基本上不會是完全快樂的,這是我們所處的世界、娑婆世界的特點,勘忍世界。

知道活在這世界,本來就是要吃苦的,何必要太計較,想著阿彌陀佛為我們所做的。

所說的「逆緣增上」,這是智慧,而五助同行的智慧,由佛恩所賜,因為感佛恩故。

所表現出來的心態,野鹿把稻田踩得一塌糊塗的,他還是一一的收拾,沒有抱怨。

因為是在念佛中工作,想到佛恩的救度,把我拉出三惡道的沉淪,感動得流淚。

蓮如上人在《御文章》對僧侶不信佛只為學問感嘆,這樣的說:

近年來,佛法看似極繁昌。然,又聽聞僧侶們大都缺乏信仰。此可謂可悲可嘆!

與此不同的眾多學問僧侶,整天浸淫在佛法的世界裡,在教海裡學習佛的教法。

浩瀚的教海,天天看的都是佛語、佛說,有人說,這叫做「教海算沙」,很難得。

我們知道,釋尊講《華嚴經》時,諸大阿羅漢與聞其會,各個都是如聾如盲般的。

佛演說法,諸大阿羅漢是有如聾子般,沒辦法聽得,諸大菩薩演法,他們也是見而不見。

我們比起諸大阿羅漢,我們的能力,我們的修行,還有智慧力都差太多了,無法比擬。

在是尊入滅度後,尊者大迦葉認為必須將釋尊的法集結起來,擊楗椎召五百阿羅漢。

阿難尊者來到七葉窟,為大迦葉尊者所擋,告知他因為他尚未能證得四果羅漢沒資格。

仗著是釋尊的堂弟,多聞第一,自認集結非他不可,事實也是如此,而沒有好好精進,

以至於今,為大師兄趕出集結的行列,痛苦懊悔有加,於此而證得了阿羅漢果而預入。

這是多聞而忘切了精進入道,佛也以只知鑽研於學問為戒,說世知聰辯為學佛的障礙。

知識學問固然重要,但是要認知,所有的知識學問應當只是工具,可以用來謀生,

可以以此為後生一大事的助力,但是太專注於知識學問,可能會流於求名求利而壞事。

法談固然重要,但是要有一大目標,就是為了了後生一大事,大家互相切磋而信。

不應當有教人,凌駕於人,自己比別人強,要聽我的,或是形成辯論大會,為求名。

所謂滿瓶不動半瓶搖,飽滿的稻穗是下垂的,只有空的,尚未成熟的稻穗才會挺挺的。

看看妙好人大和清九郎同行,一位信心行者,有如春風,沒有說教,見到了人都心喜。

當他女兒到適婚年齡時,他女婿、一個地痞流氓,來告訴他,他想娶他女兒,就這樣,

把他的女兒嫁他,他不念佛,也不想念佛,所以清九郎同行也不要求,就要他在旁看。

就這樣的,他女婿成為一位念佛行者,默默的支持著清九郎,照顧他的一生。

不用去計較、計度,我的程度比你的高,這高低不重要,要的是一心一向的「信心」。

一心信憑阿彌陀佛,當如此信知,我的往生全依阿彌陀佛所安排,無疑無慮的信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