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念佛三昧,亦復如是。

非依眾生之稱念而出來,忘失即失去之法。

當要詳細領解此理也。(83

前面一節講所入之土,為無為常住之土,無為常住就是常樂我淨的淨土。

無為常住的淨土,不是普通人可以往生的,要有相對的無為常住之性。

所以說是,能招果的因,必須是無為常住,才能招相同之果,無為常住的極樂世界。

這一段文是辯能入之因,與所入之果,與前之稱之即有念佛,忘失即失之念佛的分別。

稱即有,忘失即無的念佛,是眾生執持自力的念佛,為不可靠的念佛,依之難成往生。

而念佛三昧者,全仗佛的願力,是佛願所策動的念佛,不關行者之意願,無所得失。

不會因為眾生心的荒廢,眾生心的怠惰,而失去念佛、佛念,因為是佛願力所成就。

如果是自力的念佛,當然是念時有念佛,不念就是不念,就沒有念佛這一件事。

有時會念佛,因為會念佛故,對往生的信生起了信心,但是一停頓,就不念佛了,

信心就沒有了,因為間斷了,對念佛人,這是一種挫折,也會使念佛人惶恐不安。

有念佛有信心,不念佛沒信心,而終究是念佛時少,不念佛時多,無法專心於念佛。

他力的念佛就不一樣了,因為是他力,是佛使行者念佛,所以這個念佛是自然的,

是法爾的,是由佛方所獲得的,不會念即有不念即無,是以無義為義的。

甚麼是自然,如《正像末和讚》中最後一章的,法爾自然章所說:

言「自然」者:「自」,指「如其所然」,非出自行者之計度,乃如其所是也。

「然」,指「所令然」,非來自行者之計度,乃如來誓願之所使然。

是一種非由行者自力之計度,如其所來而來,為阿彌陀佛誓願所成就者。

這種自然,由如來示願所成就,依誓願所令之然也,所以稱之為法爾,非人力所能計度。

當聽聞阿彌陀佛之令,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之時,知往生之必然,佛必接引。

此佛必接引,非出自行者的計度,也絲毫無關行者之善惡,這就是所謂「自然」。

當聽聞阿彌陀佛的救度,行者「自然」接受,成就往生,而非是行者之自我心行。

所說「念佛三昧,亦復如是。」者,如前所說,極樂世界為無為者,猶似語念佛三昧。

引《法事讚》之文,主要是說,專修念佛之無為常住之義,以不同於聖道門之修法。

依他力而專修於念佛之行者,其所念之佛為無為常住,所入之果亦是無為,因無為故。

他力念佛行者,果為難思義往生,從果追因,果為無為之難思義往生,故之因亦無為。

所以說,要辯說念佛為是無為之義(因),所以先行斷定極樂世界是無為常住之淨土。

於斷定極樂世界(果)為無為常住之義,即所入之果無為,則能入之因念佛亦無為。

眾生之口業,有起聲稱名,有不起聲,起聲時為有念,不起之時為無念,此無常。

念時即有,不念時即無,若有若無,若存若亡,此是有為之念佛,有為則有生滅。

然念佛三昧則不如,不因為行者之起不起聲念佛,或心念佛否,因佛力故,無為也。

能修之機、念佛行者,其念佛容有存亡增微之別,但所修之法德者,為無為常住故。

因是無為常住故,不依眾生之念不念,而仍是相續不斷,此為念佛三昧之功。

此念佛行者,所以得此功,乃是他力弘願之妙趣,得佛願力之加持,攝取不捨故。

此念佛三昧,他力宏願之妙趣,其義甚要,行者當深深玩味,要當領解此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