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的《無量壽經》我們稱之為《平等覺經》,在末後有一段話說:
聽聞無量清淨佛聲,慈心歡喜,一時踊躍,心意清淨,衣毛為起,
聽聞無量壽佛名號,就是聞 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感動歡喜的心情,有如此的現象。
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知道,並非是一的歡喜,
所以從內心深處所發出的喜悅。
釋尊說他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多生多劫於佛道中,宿命作佛道。
這是釋尊要鼓勵我們,堅定我們的出離之心,有出離之行。
想想,一個人,心愛這世界,這裡的山河大地,
有那麼多的錢財及享受,
所以佛告訴我們,這些都是虛假的,叫無常,不能常保有的。
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那裡才有真正的常樂我淨,
但是我們是,亦無道心,亦無智慧,缺於知目行足之人,
剛剛說我們唯沉浸在名利權益之中,所以說我們沒有道心,
等於沒有。
什麼是「知目行足」,在《十住論》是這麼說:
智目行足到清涼地。
清涼地就是菩提,就是佛道。
目、眼睛能引導,足能運行,所以說,智如目,行如足,
在佛法上對智慧很重視,稱為智眼,因為有眼睛,才能辦別,
所以用眼睛代表智慧。
要到一個目的地,就要有腳,有腳才能運行,達到想到的地方,
但是重點是要配合著眼睛,看清楚,不會走錯路,
才能快速又安全順利的到達目的地。
三惡火坑者,在善導和尚的《觀經四帖疏》序分義是這麼說:
凡夫障重妄愛迷深,不謂三惡火坑闇在人之足下。
《定善義》說:
六賊相隨,三惡火坑臨臨欲入。
把三途的苦境,比喻為火坑。
我們凡夫人,迷於現狀,無法自拔,說為刀口舔蜜。
一把很銳利的刀,刀口上有一丁點的蜜,有人認為丢棄可惜,
但是刀很利,一不小心就會割傷舌頭,危險,
這是我們凡夫人的現象,必須要有所改進,不應沉淪於物欲中,
又今生有緣接觸佛法,應當把握,不應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