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遊列國,當然目的是要把自己的理念,貢獻出來,
能展現他的抱負。
有一天,他車行的路上,有一群小孩子在路中間玩,
因為阻擋了他的路,所以孔子下車要小孩子們離開讓路。
其中一個小孩子就對孔子說:從來是車繞道於城的,
孔子認為這孩子強辯,所以想用理服他,就讓他問問題,
小孩子就問孔子,天上的星星有多少,孔子回說,太遠了無法數。
又問,那麼近的,你的眼睫毛有幾根,這一問還是無法回答。
所以孔子認輸,就繞道而行。
人有人的優點,但是也有天生的缺點,這是不可能克服的。
人,太大的看不清,或是看不見,太小的也相同。
就以光來講,光譜裡紅色以內的光,人的眼睛看不到,
這是人天生的缺陷。
但是人不會認為他有缺點,認為人定勝天,只要努力,
釋尊說法,常歎說:閻浮提(我們所處的世界)眾生,剛強難化,
在此世界,稱為五濁惡世,教化眾生是難事。
為什麼難,個個都是第一,誰也不服誰。
就以台灣來說,佛教界,也是各立山頭,每一個山頭,
都被當成了神去恭敬膜拜。
對於有人很成功,對社會大眾有貢獻,我都認為是好事,但是,
經由佛法因果的角度去看,這些都是福報,他應該去珍惜,
梵語稱人道為普特伽羅,翻成漢語為數取趣。
趣,就是六趣,也稱為五趣,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
有時候說五趣,是把阿修羅拆開,放於除了地獄以外其他四趣,
為什麼說數取趣,人道,並非是今生是人,前生也是人,
人只是其中的一站,可能作不好,下一生成為畜生,
就是在六(五)
這是印度的說法,不是佛教的獨特說法,他們的認知,
也有很多的事情證明存在。
人本身的缺點,就是我們的能力有限,這一點必須要認知,
有一天釋尊問阿難尊者,把一根鐵燒紅,讓人來握,會是如何。
可能終生殘廢。
如果他明知道,但是還是必須握,結果又如何。
阿難答說:他會想辦法避免,用盡種種方法,減少傷害。
佛說,知識也是一樣,無知所造成的傷害,比明知故犯還大,
我們可以原諒他人的過錯,說不知不罪,但是不可以用這種「
對於律己,知、智慧是我們追求的,無知在這種觀念上,
不可以原諒自己。
要知道,一切的過錯,都是因為無知,因為無知,
試問,在你的面前有一個大火坑,不小心掉下去,必死無疑,
你會往前讓自己掉下去嗎?
現在的人,為了一時的利益,不只自己跳,還會帶一群人跳,
在佛法上,修行的人,必須要常常精進,就是要常在知見上進步,
以此自勉,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