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念佛往生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訪正法。

此第十八願成就文也。

釋迦真利之至要,一部之宗歸,四十八願之極要,唯在于此。

諸佛讚歎之所歸,凡夫往生之至極,唯在于斯一著子焉。

故今家相承(改邪鈔)云,大經中以第十八願為真實,取第十八願,

則以願成就文為至極。以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為他力之安心故。

又云,就此文,凡夫往生之得不?乃至一念之時分。乃至祖師聖人,

御相承一流肝要。但在于此焉。

《改邪鈔》云:欲獲得彼心行者,以念佛往生願成就文之『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等之文為依憑,此外未聞。

又,《口傳鈔》云:然則真宗之肝要,以一念往生為淵源。願成就文言: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等(文)

唐譯文。祖書處處引(《信卷》本三右)助顯此文,可並見。

宋譯文如《會疏》引。漢、吳兩譯因願兼成就,故不別說成就文。

諸有眾生者,漢、吳二經云: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字等。

據此古師釋,諸有為二十五有。(《要解》、《梵響》、《義記》、《貫思》等。)

此之義一往也,再往論其理實,十方一切凡聖,無機而不攝,

何止三界二十五有而已哉。

故高祖《銘文》釋:十方眾生句,云:謂十方萬眾生也。

又《一多證文》意解今文云:言諸有眾生者,言十方萬眾生意也,(本書訓云:

所有眾生)祖訓可味,況復此文,通一切諸佛剎土,而彰念佛往生之成就,

何啻局娑婆三界諸有哉。

憬興云:而前十念,此言一念者,最少極多互綺舉,故不相違。(文)

望西云:問:所言一念者,心行中何?答:是起行也。

問:見今文勢,至心回向願,標為一念。

故義寂云:言一念者,以事究竟,為一念,唯非生滅剎那等。

謂聞佛名歡喜,回向願生,此事得成,以為一念。(已上)

況《寶積》云: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

回向願生。(已上)

一念淨信,說其安心。所有善根,即起行故。

答:今文不然,謂聞諸佛,所歎名號生歡喜,故即稱念,於所聞名號,

既有念佛大功德,故至心回向,即得往生。文相顯著,勿生疑滯。

但《寶積經》,譯言不正,不可指南,又一念者,舉稱名行,所有善根者,

指彼一念。次寂公釋用,否在時云云

《略箋》云:諸有眾生者,所謂十方眾生也。聞其名號者,聞諸佛所讚之名號也,

信心歡喜者,聞即悲喜交流之比,所謂信樂也。乃至一念者明起行,

上從三萬六萬等,下至一聲,故云乃至。然願云十念,今云一念,即是影略互顯,

一念十念,並為往生因也,不由頭數多少,斯乃業事成辨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