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前方,不看腳下,那就很可能不小心絆倒。
同樣地,如果只是把眼睛看向別人,而不用心於己身,那就會招致災難。
蓮如上人如是說。
用心在當下,雖然說志在十方,好像志向很偉大,但是走再遠,也要由當下開始。
雖然佛法上講,佛子初發菩提心,與魚子和庵謨羅花比,都屬於因多果少。
我們知道,魚在海裡生長,它要傳宗接代是困難的,所以要生很多的魚卵,達到目的。
庵謨羅花也是花很多,但是結的果很稀少,如同佛子初發心,想要成佛度眾生因多果少。
佛很注重佛子的初發心,有了第一步,隨然今生無法成就,但是成佛的菩提種子已成。
蓮如上人說要看腳下,表示要看好當下的那一念,所謂一步錯步步錯,不可以不加小心。
我們應當有如是的信念,後生一大事的解決,是我今生的目標,無法解決,今生白來。
現代的人,喜歡講究利益,講自己的形象,都在這些當下的問題上,也是看腳下看近的。
顧好形象當然是好事,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為,行為正確當然就會有好的形象。
但是如果所顧的形象只是表面的,實際上自己做不到,撐個面子,表現給人家看的。
實際上的行為是男盜女娼,無惡不作,而裝出來的表面是,一個有如聖人的純潔形象。
這樣的人,曹長青老師給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名詞,稱作「聖母婊」,前面是好字後相反。
聖母,天主教的聖母瑪麗亞,法文稱Notre,尊敬的稱呼our,就是Our Lady.
引申為我們尊敬的幸運的貞節的瑪麗亞,our refer to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曹老師解釋說,婊分兩部,在人前用的是表,就是說有如聖母瑪利亞一般的聖潔,
而在人後,就是背地裡,就是婊子,一切的壞事,作奸犯科,偷雞摸狗無所不為。
修行不是這樣修的,是要人前人後,表裡要一致的,更進一步,不計毀譽就是要行得正。
其實認真的說,表裡不如一的行,就是蓮如上人所說的,只看前方不看腳下的人。
因為眼光淺短,所看的前方,只是自己的利益和形象,而不去看自己的當下邪惡的心。
這樣的人,就會一不小心絆倒了,而是自己絆倒自己,因為自己造惡,自己掉入惡果中。
又,修行是自己的事,真正的修行人,不會在乎旁人的,也不應該會受他人的影響的。
佛家說,真修行不看他人過,不是看不見,而是在自己修行上,不去計較他人的過錯。
當然了,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造業各人擔,你看人家吃飯,自己不吃,還是會肚子餓。
有人就會說,看見人家造惡,勸一下吧,規勸規勸,這是對的,在可能的範圍下應當。
對方造惡,就會影響其他人,會造成大災難,你知道了,本來就應當阻止,這是本分事。
但是,你在修行,對方也是說在修行,可是整天晃來晃去,唱唱跳跳的,你也只能隨他。
你就看著他,心也隨著他轉,心心念念的,就念著他在那些事上的作為,很可怕!
丟掉了自己的事,有利於自己的大事,關注於自己的後生一大事,去辦一件無關緊要,
就算是一個信心行者,行這樣的糊塗事,隨然這是不可能發生,但是都不是一件好事。
看好自己,先把自己的後生一大事解決,有機緣,再隨緣一下,不是專管他人的事。
一直看著別人,忘了自己的正事,是非常危險的,有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雖然說,阿彌陀佛發願要救度所有眾生,眾生只要依願,即能蒙佛救度,即得成就往生。
這是易行法,不用你去修行,有如乞丐沒鍋沒食材的,但是他們還是有食物吃,如何?
有人給阿!他乞討了,善心人士給了,或是有些人給了他錢,他拿了錢去買了食物。
信佛的願力,一定能救度我往生,解決此後生一大事,沒有其他途徑,就是這樣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