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歎異鈔》有一段引述自聖人的話,說言:
在於親鸞,但信受善知識之教,單單念佛,蒙佛救度之外,別無仔細也。
善知識所指為法然上人,為專修念佛,但說言單單,就是要捨棄經所說一切念佛功德,
只是單單因為蒙佛救度的信心,因為連報佛恩都無力,只是念佛,單純念佛即是。
善導和尚說:南無及阿彌陀佛已經有了往生應具的三心,就這樣的稱名即得往生。
基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善導和尚所說的念佛,是念「南無阿彌陀佛」。
善導和尚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裡,也強調念佛即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說言:
言無量壽者,乃是此地漢音。言南無阿彌陀佛者,又是西國正音。
這是在這裡特別提出,沒有主張一定要這麼念,但是祖師是這樣的教,我是這樣的念。
而且當聽聞「南無阿彌陀佛」的同時,應當以這樣的心情領納佛恩,我往生已成就,
發願誓救度眾生,願不成就不成佛的法藏比丘已成佛,故知救度的願已成就。
所以在第一句發之於口的念佛,應是感謝佛恩,感謝佛的救度,非是積功累德,
也非是祈佛之救度,或是要祈求佛的臨終接引,或是要一直念佛,以祈一心不亂得往生。
應如此理解,當第一次聽聞佛名之同時,即蒙佛所成就次與的信心,即成就之而安心。
故知,此「信心」即是「安心」,信心和安心是一,是不二,信心成就即是安心。
蓮如上人對法敬坊也是這麼說的:普通人,若聞信心安心之語,則以謂二種,甚錯也。…
《安心決定鈔》云:淨土法門者不出領解第十八願也。然故其文云:
若一心一向,求佛救度之眾生者,譬如罪業深重,亦是必定受彌陀如來救度。
此即第十八願念佛往生之真意也。
如此領受,我等之往生,此後生一大事,則安住於攝受眾生往生的佛之願力,
於此應當深信,不得有絲毫之疑心,此住於往生安堵之念,我們稱之為「安心」,
此「安心」又可言之為「信心」,是體是用,名稱不同,都同是往生之具體之相。
如此之「信心」乃是第十八願之願力所成,行者領納此「信心」,安心住於往生也。
在蓮如上人的《御文章》解釋此「信心」、「安心」為「易取之心」說言:
以此一念信心,得往生淨土,而毫無須要種種造作之易取之安心乎。
是這樣的,無造作的,就一心一向,這一心一向不是如禪宗或是天台所說的一心。
如果是那種的一心,凡夫是無法成就的,何況說「罪惡深重」者,何有此力乎。
此一心一向就是沒有異心的完全投入,就如真情的情侶,深愛對方,無時無刻不想念。
行者於後生一大事,完全信賴彌陀如來之願力,任憑如來之一念信心,即得往生是果!
蓮如上人要法敬坊更簡易的解讀「安心」,教之當用「容易」,說「易取之心」,
對新進者,普通人,這善導和尚的〈六字釋〉雖然是精要,如來度生的真意,
但是這一說,又有如「攔路虎」,把一般的普通人,想要接觸淨土法門者,擋在門外。
是非常可惜的事,應當先讓他們「安心」,「容易」的安心,使他們放心去體會往生。
因為對凡夫來說,所說的法雖然殊勝,看似即得,但是道理卻是難之又難,不好入。
何以故,難起此信心,這是因為是佛智所成就的易得之信心,此非凡夫所能計度也。
如果以善導和尚的〈六字釋〉,對新進的一般人,解釋佛的度生,以此六字名號,
引眾生入佛正道,說是如此,還是讓新進者,產生疑問重重,而更無法信入。
不如用更輕鬆之方法,教之「容易」之安心,此為「暗合道妙」之理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