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別歎有七:一、定慧具足:
得深禪定,諸通明慧。
唐譯禪定覺分合說。宋譯下(五右)云:禪定智慧,通達無礙,神通威德,
無不圓滿。(文)
漢、吳兩本無對文。
淨影菩薩行德圓備,別中有七:
一、行修無過終上自下。
二、成德圓備總別:別中初明,自利功德,以無礙下,明利他德,前自利中,
得深等自分功德。修心佛法,下勝進分功德。云云
憬興同之。望西、《略箋》依用淨影。
《會疏》別歎六等科說穩當。今取為七段,間改科目而已。
今初明定慧具足,上句明定,下句明慧。
大乘甚深三昧,故云深禪定,通謂六通,明謂三明。(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
漏盡智證明,於六通分第五,二六為三明,治三際愚故,如《俱舍》二十七。)
此二皆慧為性故,云諸通明慧。
《略箋》云:淨影云:禪謂四禪,定者謂四空定等』。」(憬興同之。望西用之。)
今謂,是摩訶衍三昧,所謂首楞嚴及般舟三昧等也,何則既是大乘善根界,
其土大士所得三昧,豈其四禪八定乎?可想知焉,故曰深禪定也。
二、遊入道品:
遊志七覺,修心佛法。
唐譯云:於禪定覺分,善能演說,而常遊戲,無上菩提,勤修敷演。(文)
宋譯云: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修行。(文)
淨影、嘉祥遊志七覺一句,屬上定慧,又修心佛法句,屬次五眼具足。
《略箋》等從之。
若依峻公遊志七覺,修心佛法二句,科云:具足道品。
今按峻公為優。何者七覺,使定慧均等則屬上。
成佛眼等功德,則修佛法屬下,亦並有理,雖然今此文明安養菩薩,具足諸行,
而非明定德。故知峻公為勝矣。
然峻公釋,修心佛法云:修心佛法者,總攝餘念處,正勤、神足、根力及聖道,
名佛法。常以之為棲神之宅,修心整身,故云:修心者,未詳。
龍樹偈云:乘彼八通船,度難渡海。
此乃舉八道,以攝餘無量道品,凡七科道品,通大小乘。
大乘道品,攝無量道,故舉一道品攝餘。
若準《智論》三十七品,無所不攝,即無量道品,亦在其中。
《大集》亦云:道品是菩薩寶炬陀羅尼。(《略箋》所引)故知。
今舉七覺支攝餘道品,修心佛法中,攝餘品者未詳也。
今謂,佛法者,一佛乘也。三十七道品,本是三乘通修道,此菩薩遊入,
三乘通修道品,能修心佛法,使所修三乘無漏道品,悉成一佛乘法,
故今改云遊入道品也。
七覺支如《會疏》、《略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