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鸞聖人在《帖外和讚》,解釋和尚的這一段偈,說云:

極楽無為の報土には     雑行むまるゝことかたし

如来要法をえらんでは   専修ををしへしむ

翻成漢文為:

極樂無為報土,雜行之人甚難生,如來之選其要法,勸誘入專修之行。

與善導和尚《法事讚》之文意相通,於此存覺上人,在其所著解釋聖人的《教行信證》,

稱為《教行信證六要鈔》解釋此段偈說:

極樂者,《大經》云:彼佛國土,無為自然。

《無量壽經》稱極樂國土說:

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

是清淨無為,說為無為自然,不是我們這個世間,一切都是有為法,都是執著不自然。

涅槃界者:

往生彼極樂淨土者,經說: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

往生到極樂世界之諸往生者,都將成就一生補處,也就是都將補佛為,皆當成佛。

所以都當即證法性之常樂,即是證涅槃之樂,稱為涅槃界,此乃依必至滅度願成就故。

隨緣等者:

隨緣雜善,隨緣不同於隨喜,隨喜是別人做善我讚嘆,隨緣是隨自己的意識心、愛好等。

今天看人家修禪,也跟著修禪,明天又是布施等,這種隨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緣分,

這樣的修,這樣的行,隨說也是善行,是與往生無緣的,不能專一於淨土,故說言難生。

善導和尚在《觀經四帖疏》序分義就定善觀緣之一文說云:

此明,凡夫障重,妄愛迷深,不謂三惡火坑闇在人之足下;隨緣起行擬坐進道資糧,

何其六賊知聞競來侵奪,今既失此法財,何得無憂苦也。

因為障重故,智慧淺薄,多有世智聰辯,執此聰明,自以為是,故和尚說為障重。

在虛妄無常的愛欲中迷失,不知這是向下沉淪,是走往三惡道火坑之路。

想以此隨緣雜善之因緣,為往生之資糧,這無異是緣木求魚,或說是飲鳩止渴。

縱使有些許之功,無始以來的冤親債主,隨伺其旁,侵奪此些許之資糧,並相陷害。

到頭來,不只失去法財,又空過一生,當時後悔已經不及,應即想破,脫此自力。

恐難生者:

前面所說「隨緣雜善」,看似繁華,但是虛假不實,無可用及珍惜之處,不能依靠。

應當明白,若依此雜善之行,要求得往生者,無有是處,應當捨棄,不應執著於此等。

所謂隨緣雜善者,就是《阿彌陀經》所說的「少善根福德因緣」,是不得生也。

論主為勸後來之行者,放棄此少善,強調此不生之哩,免於後人步此路途,故說恐難生。

要法者:

所說要法者,指念佛之行,而非是《觀經》所陳之定善、散善之要門,此皆為應捨者。

如《觀經》最後,佛說: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般舟讚》說:先求要行,入真門。

雖說《觀經》韋提請佛,勸觀門,佛開說散善,為入淨土之要門,是先勸入再誘導。

故最後說此言,「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和尚說是入真門。

《玄義分》說云:淨土之要,是難逢。

雖說是淨土要門,好似初入之門,但是亦是非常之殊勝,非是眾生智慧所能。

若非逢佛出世,說此要門,導眾生出哩,眾生何得而知,佛世難執,應慶得此難佛之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