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決定鈔》第六十三段說:
以佛心譬喻為蓮華者,
因不被凡夫之煩惱汙泥所染之覺體故也。
這一段是講述,以佛心來譬喻蓮華之因由。
如來之正覺者:
阿彌陀佛之成正覺,乃是恃眾生往生方得成正覺,換句話說,以賭眾生之往生,
若眾生不得往生則不成正覺,而成就眾生之往生,故成就果成之大智,成就佛道,
此果即能夠救眾生之業苦,入畢竟淨,而冥自正覺,此即是機法一體之活用也。
故入凡夫濁惡之煩惱汙泥,而不被其染污所障礙,猶如蓮華生於淤泥中,能出於汙泥,
不為汙泥所染污,為喻顯此義故,喻佛心為蓮華也。
《往生論註》下云:
淤泥華者,
經云: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蓮華,
此喻凡夫在煩惱泥中,為菩薩開導,能生佛之正覺華。
高原代表是有修行的,能修行的,非是凡夫人,最起碼也是善人。
卑濕淤泥者,一切惡凡夫人,也就是沉淪於五道,無緣出離生死之徒。
蓮華表示正覺,是成佛之道,你有修行,你有能力為善,所以不需要菩薩的救度,
所以說為高原陸地不生蓮華,不用佛的救度,所以也不用呼喚佛的救度,不相應。
卑濕之淤泥,這種沉淪於五道,在各種的苦難之中生存者,無力於出離,只能求救。
佛有救度眾生離苦得樂之願,沉淪之苦眾生有出離惡苦求度脫之心,故相應。
在眾生煩惱之中,能生清淨之願往生心,就如善導和尚之二河白道之喻。
眾生貪如水河,瞋心如火河,都是無邊無際的,但是在貪瞋二心中,仍有一欲往生心,
這出離之心,非常微弱,有如水火二河中之白道,寬只四五寸,仍為水火相交。
表示在貪瞋等煩惱心中,仍然有些微之欲往生心,這欲往生心正是得為光明攝取之心。
所以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佛光就攝取此等念佛眾生。
雖眾生溺於諸煩惱之中,為諸煩惱罪濁所困,總不礙於佛之救度,仍為光明攝取不捨。
此皆是阿彌陀佛本願成就故,成就之機法一體之正覺大智力之作用也。
親鸞聖人於《二門偈》歎此機法一體之阿彌陀佛的弘誓願說云:
斯示,如來本弘誓之不可思議力。
有諸不可思議力,法相分為五種不可思議力:
一定力,三昧力不可思議。
二通力不可思議,定慧所起的作用不可思議。
三借識力不可思議,欲界所見所聞都是欲界,不能超出欲界,
但能依通、定力得知色界等知境界,又上對下,佛能依此令獼猴知道佛心中事。
四善法力不可思議,諸佛菩薩所成就的無漏功德法,如佛知經典等。
五願力不可思議,佛發願度眾生,成就眾生往生。
又《增一阿含經》列四種不可思議:
有寺不可思議事,非小乘所能知。云何為四:世界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
龍不可思議,佛土境界不可思議。
此弘誓知不可思議力,應指法相所稱之第四善法力不可思議即第五願力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