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

常不見佛,又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於佛,

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

疑惑所致。

二判其「得失」有二:一正明,二譬說。此初也。

唐譯云:阿逸多,汝觀殊勝智者,彼因廣慧力故,受彼化生,於蓮華中,結跏趺坐,

汝觀下劣之輩,於五百歲中,不見佛不聞法,不見菩薩及聲聞眾,

不知菩薩威儀法則,不能修習諸功德,故無因奉事,無量壽佛,是諸人等,

皆為昔緣疑悔所致(文)。

初二句,判化生勝,其胎生者,下明胎生失。

望西等依淨影、憬興意,初三句屬上為結文,嘉祥屬下結胎化得失,《會疏》從之。

今亦從後,初彼化生者,智慧勝故者。但標智勝故,而無辨別,此中隱於七寶華中,

自然化生,供養無量壽佛,及聲聞菩薩眾之文,蓋翻胎生失可知。

準前化生文,可知,故文略而已,唐譯文備,可對見。

了惠三義未可,《貫思》此智勝為宿善亦非也。

今謂,不論凡聖,明信佛智,為化生因,名號即佛智故,聞其名號,即明信佛智,

所信即能信故,信心為智慧故,云彼化生者,智慧勝故,胎生之人反之,

故云: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者,明受厄久也。

常不見等者,由疑惑佛智,故得常不見三寶之咎。

一體三寶故疑佛智,即疑三寶也,開三失,為六失,不知法式,不修習功德,

從不聞經法出,不見佛及菩薩故,無由供養佛,此失自利。

不知菩薩法式者。望西云:上求下化,謂之法式,不知之故,不行六度。

故云:不得修習功德。

《寶積經》云:不知菩薩,威儀法則。(文)

《維摩經》第五云:一切菩薩法式悉知。

什曰:神通變化諸威儀也。(文)

不知法式者,在宮中不自在,何有神通遊化之義乎。此失利他已不見三寶,

又不能至諸佛所供養,豈有修功德乎,此失自利。二利全闕,其失莫大之焉!

當知此人等,明受失之所由,宿世之時者,指前世修因願生之時也,不明信佛智,

無信心智慧,無信智故疑惑佛智,由疑惑所致,故失此大利也。

佛告彌勒:譬如轉輪聖王,別有七寶宮室,種種莊嚴,張設牀帳,

懸諸繒旛,若有諸小王子,得罪於王,輒內彼宮中,繫以金鎖,

供給飯食,衣服牀褥,花香妓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於意云何,

此諸王子,寧樂彼處不?

二設譬顯過亦二:初正設譬,二合喻。

初中亦二:一佛問,二彌勒答。此初也。

唐譯云云,宋譯云云。

別有宮室者,置別殿,為罪王子設之。

宋本云:置一大獄,喻之邊地胎生,輪王喻彌陀,王子順孝者,喻明信佛智之人。

不順不孝,得罪於王者,喻疑惑佛智之人,黑惡業,為鐵網鐵鎖,

今則作諸功德喻之金鎖。供給無乏少,喻宮殿中受快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