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
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二明其果。
唐譯云:此人於蓮華內,結伽跌坐,忽然化生,瞬息而出,譬如他國,有人來生,
而此菩薩,亦復如是,餘國發心,來生極樂,見無量壽佛,奉持供養,及諸菩薩,
聲聞之眾。(文)
此諸眾生者,指明信佛智人,於七寶華中者,《往生論》曰:如來淨華眾,
正覺華化生。(文)
七寶華,即正覺華;從正覺華所生,即無生得至蓮華藏世界,即證真如法性身。
今且約二十九種說為生,蓮華化生;即是報土之生,彰非胎宮生,
以願力使生故云自然化生。
跏趺而坐者,於蓮華中,趺坐而生也。須臾之頃者,簡胎生五百歲,顯真土速疾。
身相光明等者,偈云:安樂聲聞菩薩眾,人天智慧咸洞達,身相莊嚴無殊異等。
如諸菩薩等,如者同也,同舊住菩薩,此乃彰平等證果也。
復次慈氏,他方佛國,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
及諸菩薩,聲聞之眾。
二、約他方明化生中,亦二,初舉其國也。
唐譯餘國發心,來生極樂等是也。他方佛國者,對西方通指十方,
下十四佛國往生從此出。可知。
諸大菩薩者,通地前地上,亦總指念佛行者為菩薩。
下次如彌勒言,念佛眾生故,望西云:大菩薩者,廣可通於地前地上。(文)
發心者,明信佛智,作諸功德也。
欲見無量壽等者,欲願見佛供養,即是願生彼國,此乃回向願生也,
故知信心回向也。
由此言之,與前此界文互顯,向此界之因,言明信佛智等,影顯欲見等。
今明他方因中,言發心欲見等,影顯明信佛智,信心回向。
故唐譯說此界化生中,云:譬如他方,有人來生。以可見。
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次明其果。
望西云:命終等者,地前菩薩,必可命終,地上不定,或有直往詣,如十方往詣,
或有命終。如龍樹等。今取命終,成化生義。(文)
《箋》曰:其大菩薩者,唯是往詣,非命終得生。
故云:彼菩薩,不言大也。又設大菩薩捨此詣彼,即命終得生之義也。(文)
初義甚鑿矣。
今按,命終得生,是淨土門之教義,是以普賢、文殊願生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等。
大菩薩豈非命終得生乎,不然者化生之義,不可成也。
他方菩薩,與此界凡夫,同蓮華化生,故云: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論註》釋天親菩薩,願生云:願蓮華化生之生。
思而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