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迴向門。云何迴向,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迴向為首,得成就大悲心。
前四門是成就前,此迴向門是成就後,故有兩種的迴向,往相、還相迴向。
第一種往相迴向,是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迴向,是阿彌陀佛以其成就的萬德迴施,
以己功德迴施一切眾生,作願共往生彼阿彌陀如來安樂淨土。
第二種還相迴向,依阿彌陀佛迴向的功德往生已,即得奢摩他、毗婆奢那方便力成就,
即得仗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披阿彌陀佛的大願力為弘誓鎧甲,即迴入生死稠林,
教化一切眾生,共向佛道,往生極樂淨土。
行者應知,若往相若還相,皆是為拔濟眾生苦,為救度離生死苦海,
是故言迴向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更應知此皆為阿彌陀佛願力成就。
又天親菩薩於《淨土論》提出觀察,有三種功德,何等為三種,
一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二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三觀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
曇鸞和尚於《往生論註》解釋觀察說:
『觀行體相者,此分中有二體。一者器體,二者眾生體。器分中又有三重。
一者國土體相,二者示現自利利他,三者入第一義諦,國土體相者。』
器體就是器世間,《大智度論》說,隔別名世,間差名間。就是國土世間等。
國土莊嚴功德有十七種,十七種莊嚴功德力不可思議,此是佛法力不可思議成就。
此佛土不可思議,有兩種力成就,《往生論註》說:
『一者業力,是法藏菩薩因地成就出世善根,大願業力所成就。
二者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攝。此不可思議,如下十七種,一一相皆不可思議。』
佛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八種相。此示現如來自利利他功德莊嚴次第成就。
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成就,《論註》釋曰:
『真如是諸法正體,體如而行,則是不行,不行而行,名如實修行,
體唯一如,而義分為四,是故四行以一正統之。』
「體如而行」,體是體解,體解如之真諦,如就是真如,就是實相,就是法性。
當知,以凡夫身,稱名之外雖亦兼修任何妙行皆是有為造作,非如實修行。
稱名之所以能成就如實修行相應,是因為名號本身即是真如本體,
即是《論註》所謂「實相身」。故知,如彼名義稱名,即是「體如而行」。
名號是阿彌陀佛萬德所成就,非凡夫造作,非凡夫之力成就,所以說「即是不行」。
同時,阿彌陀佛名號是「為物身」(為了利益眾生,引眾生往生所成就),
稱名即能獲阿彌陀佛萬德,成就往生、不退轉,所以「不行而行,名如實修行」。
所以《論註》說是諸法正體。此四種正修如下面說:
『何者為四,一者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徧十方種種應化,如實修行,常作佛事。
二者彼應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徧至十方世界,
教化眾生,種種方便,修行所作,滅除一切眾生苦故。
三者彼於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會大眾,無餘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功德。
四者彼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徧示令解如實修行。』
第一種《淨土論》偈言:『安樂國清淨 常轉無垢輪 化佛菩薩日 如須彌住持』
何故,開諸眾生淤泥華故。
無量壽佛國極樂淨土,清淨無為,無垢輪者,《論註》說是佛地之功德。
此無垢清淨的法輪,是阿彌陀佛常為諸菩薩所轉的法輪,而諸菩薩也能依此法,
常為一切諸沉淪於苦海的有情眾生開導,以佛願力故,暫無休息而不倦,故曰常轉。
佛法身如日而應化,佛身光明遍諸世界,普照一切眾生,雖以日為譬仍嫌不足。
須彌即須彌山,為我們此娑婆世界的中心,此界的日是繞著須彌山,須彌山不動的。
淤泥華者,《論註》言:『經言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蓮華。
此喻凡夫在煩惱泥中,為菩薩開導能生佛正覺華。』
上面所讚四句偈,是為開導一切沉淪的眾生,淤泥代表五濁惡世,為諸煩惱所障,
眾生生於此界,為諸惱惡趣所困,蓮華代表佛,代表眾生雖生於此惡世,五濁所惱,
但能生一念淨,即能成就佛道,菩薩就是為開導眾生於此五濁中,使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