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萬善諸行為自力難行,專稱念佛為他力易行,
這在教學界原是沒有異論的,
然自力諸行與他力念佛的比較而加了褒貶與取捨則是基於卓拔之批判了,
特以諸行為劣而廢,以念佛為勝而立,這確實有轉化一般教界的觀念。
而斷下這個價值的批判是立在什麼見地呢?
這因依著萬善諸行求救是要止一切惡成就一切善而求救的,
即是在善惡對立之中要看出統一的「相對統一」,
而善惡對立的現實,在人間理性生活中是永遠反立著,
在這裡欲看出統一,依其統一而看出得救,不但是困難且是不可能的。
貶斥自力並不是蔑視了人間的努力或我們的善根,
而是貶斥於此求究竟的安住是錯誤的,
真實的救、究竟的救,除了依「絕對統一」,否則是不可能達成的;
不是棄一切惡而成純善來求救,而是要善惡並納用高次的去止揚才對。
換句話說,造相對價值是自力行,表現絕對價值是他力行。
其聖的絕對統一就是如來「本願」的救,
而表象這樣的救就是「名號」,其迴向的相狀就是「念佛」。
「圓滿德號」是聖的全象,是聖純全的迴向。
法然上人的「拋聖道向淨土」、「捨雜行取正行」、「傍助業歸正定業」之三選的批判,
與親鸞聖人的「唯稱佛名」而得救的體感,都是依著道綽禪師的卓見所引導的。
在於「教」分別聖道門與淨土門,在於「行」對判萬善諸行與專稱念佛,
同時更深刻地批判的就是在於「信」識別了「三不信」與「三信」,
依這批判的徹底,才使宗教純正起來。
在這裡說:三不三信誨慇懃,就是感謝著此懇切的教誨了。
三不三信就是三不信與三信的意思,是分別了信心的。
這原是依著淨土論》五念門中的讚歎門所說:
「云何讚歎,口業讚歎,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
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此旨趣就是說:讚歎的稱名須要如實修行。
而如實修行是什麼意思呢?
對此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解釋說:
「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
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
三者信心不相續,餘念間雜故。
此三句輾轉相成,以信心不淳故無決定,無決定故念不相續;
又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信,不得決定信故可言心不淳。
與此相違名如實修行相應,是故論主建言一心。」
道綽禪師承接這樣的道理而說明:
「若能相續即是一心,只能一心即是淳心,若具此三心,不生者無有是處。」
三不信就是信心的不淳、不一、不相續,
三信就是淳心、一心、相續心,
此三信是相應於名號的實義之他力如實修行,三不信是反此的不如實修行。
換句話說,前者是自力的信,後者是他力的信,
因此勸人以他力的三信念持名號。
其中「淳心」是淳朴純情的心,沒有計度心、虛飾心,
就是離開自力的計度依照名號而信的心,超越了若存若亡的動搖;
若有時想得救,有時想不能得救,這樣的心是拘泥於自力的機執。
而全托「名號絕對的統一」之人,即無這樣的不安。
其次「一心」是無二心,是無疑的心,決定的信心,驀直信救的心而無疑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