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名號是阿彌陀佛因位的萬行,與果地萬德為內容,故歸入功德大寶海即是名號。

如來以一切的功德賦與此名號,成就名號的功德利益,因此名號才稱為功德大寶海。

宗祖聖人於《一念多念文意》講述此功德大寶海說:

『真實功德就是指名號圓滿一實真如的妙理,所以喻做大海。一實真如就是無上涅槃,

涅槃即是法性,法性即是如來。寶海就是不譏嫌眾生,無障無隔而引導之,

這譬喻做大海水是沒有隔礙的。』

『涅槃即是法性,法性即是如來。』出自《大般涅槃經》講法性真如等。

佛法中常以大海來表示佛的大慈悲、大願力、大智慧,表徵大而能容。

海納百川,各川水、河水、江水,各有各自的特性及味道,但是入海後就是一味。

以海來形容佛的願力也是如此,阿彌陀佛發願救度眾生,不管是任何的機都救。

在佛方、法方,有無限量的救度力、慈悲力,任何大的惡機,犯再大的惡行都救。

在眾生方、機方,當信佛願的救度,放下一切自力,全仗佛的願力,生願生心即得。

阿彌陀佛願力的大寶海,任何眾生都得以往生,沒有因為程度、罪緣而受排斥。

於此正顯現出如來全體的價值,由名號表現出來,此是絕對的救度。

眾生全領著名號、信心,即賦予了成佛的全部資量,此則起於一念之開端。

此一念的開端,即能成就往生,成就不退轉於佛道,更至於成佛。

故此宗祖聖人讚說,「必獲入大會眾數」,一念開端即是淨土的聖眾,入正定聚。

此是為已信心的一念,即體感著完全的救度,與淨土聖眾為同一念佛的兄弟之意識。

下一句說「得至蓮華藏世界」,此蓮華藏世界出於《華嚴經》是毗盧遮那佛的淨土。

《淨土論》轉用作彌陀的淨土說:

『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寂靜三昧故,得入蓮華藏世界。』

以表示、表詮淨土是最高的宗教理想的究竟界,西方淨土有如布染污泥的蓮華。

以不受煩惱所染污,圓滿清淨的真如實相,如來的德相所莊嚴的世界。

宗祖聖人在《唯信鈔文意》說:

『極樂就是安樂淨土,一切樂常住,沒有雜苦,所以叫做安養。

曇鸞大師說:因讚奉才叫做安養。又在論叫做蓮華藏世界。』

此指出天親菩薩所點出的宗教理想境界,對往生的方法施設了五念門。

一禮拜門。論云:云何禮拜,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徧知。為生彼國意故。

禮拜阿彌陀佛,起恭敬願生心,論註說:

『菩薩常以晝三時,夜三時,禮十方一切諸佛,不必有願生意,今應常作願生意,

故禮阿彌陀如來也。』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告訴善財童子如何成就如來功德,

應發十種廣大行願,這十種行願的第一就是「禮敬諸佛」,是為成就功德而行。

所以禮拜、禮敬諸佛不必有願生心,但是禮拜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故,

於稱念禮拜的同時,亦成就往生之行,而依《無量壽經》是三佛之遣及接引。

二讚歎門。口業讚歎,稱彼如來名,如比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稱無礙光如來名號,為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者,應知,佛光明是智慧相,

此光明照十方世界無有障礙,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暗,非日月珠光能比。

如彼名義,為欲如實修行相應,乃因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

能滿眾生一切志願。然而有眾生,雖稱名憶念佛名號,而無明猶在,

若如不滿所願者,如是者乃因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此應知。

三作願門。云何作願,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

奢摩他,漢譯為止,止者,指心一處,不作惡,如實者有三義:

一者一心專念阿彌陀如來,願生彼土,此如來名號,及彼國土名號能止一切惡。

二者彼安樂土,過三界道,若人一生彼國,自然止身口意惡。

三者阿彌陀如來正覺住持力,自然止求聲聞辟支佛心。

四觀察門。云何觀察,智慧觀察,正念觀彼,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故。

毗婆舍那,漢譯為觀,云何觀,亦有二義:

一者在此作想,觀彼三種莊嚴功德,此功德如實故,修行者亦得如實功德,

如實功德者,決定得生彼土。

二者一得生彼淨土,即見阿彌陀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

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是故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