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凡夫身又稱為業報身,為眾業所集的一身,沒有了生死,都得隨業流轉。

每一個人都有前生,此前生是無量無邊之多,所以有無量無邊的生身父母。

不只父母無量無邊,累劫以來的兄弟、朋友、冤親債主,更是無量無邊。

這些與我們都是有緣的眾生,也都是我們可以度,應該度的眾生,就等我們成佛。

四生,眾生的出生法大致可以分成四種,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四種。

六道眾生,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道等六種,或稱五道。

其中的阿修羅道分布於各道中,除了地獄道外,所以把阿修羅道打散,成為五道。

四生六道中,都有我們累生的生身父母、兄弟、親朋及冤親債主,都等我們成佛救度。

我們一天不成佛,我們就一天無法去救度他們,而成佛之道,就是往生淨土。

在《御一代見聞書》上,蓮如上人對他力信心的重視,說:

『不管你的聖教讀得多好,如果他力信心未能確定,那也是徒然。

如果信阿彌陀佛,相信往生決定,一直到命終之時都不疑惑,那必然往生。』

往生這一件事情,說很容易也對,因為一切都在佛方,我只聽信,唯佛願是從。

我不用作任何的修行,禪定、持戒、布施等,只依佛願則可,故是易行之極致。

但是,又是難,因為難信入,累世的自力心行使然,無法動搖,不能接受佛願力。

佛的名號是阿彌陀佛以五劫的時間思惟,以兆載永劫的時間,修行成就。

又應知,阿彌陀佛因中所行菩薩道,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

佛以此功德迴施於我等,是為我等能領納佛的願力,取願往生,成就往生。

名號雖具萬德,是萬德所成就,作用是為我往生之用,非為我們執持名號為己功德。

故知,名號非是我功德成就,故不能占為己有,有背佛救度之德,有背恩之罪。

因之,佛名號非我自力成就,非我成就之善,故不應該,也不可以用之迴向救助父母。

故此,《歎異鈔》接著說:『念佛果係自力之善,始得迴向救助父母。』

念佛非是自力之善,故不應該用來迴向給父母等,為了救度父母,應及早成佛。

《歎異鈔》這一段文接著說:

是故唯有捨棄自力,急開淨土之悟,方可以神通方便,自四生六道中,

救度沉淪任何業苦之有緣。』

如何及早成佛,唯有捨棄自力,領納佛願成就的他力,唯有深入弘願一法方成。

在此娑婆世界,有各種的慾望干擾著我們,想在此娑婆世界有所成就,難!

唯有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的攝受、阿彌陀佛的加持力,開悟在即。

尤其是一到了極樂世界後,見佛聞法,即可以悟無生法人,要成佛那會更快。

但是若是有心願,想早日能去度化自己的父母等,佛願故,也可以如願。

不會因為自己尚未成就,沒有神通力等,一入娑婆世界,再次輪迴,佛願故不再。

《無量壽經》佛為此往生之行者發願,以佛的弘誓功德,護念行者,能夠如願,

願文說: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

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

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可以依願遊諸佛國,供養十方諸佛,也可以依願到十方世界度脫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