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八句,示現如來自利利他功德莊嚴次第成就,應知。
此云何次第?前十七句是莊嚴國土功德成就,既知『國土』相,
應知國土之主,是故次觀『佛』莊嚴功德。彼佛若為莊嚴,
於何處座,是故先觀『座』。既知座已,宜知座主,
是故次觀佛莊嚴『身業』。既知身業,應知有何聲名,
是故次觀佛莊嚴『口業』。既知名聞,宜知得名所以,
是故次觀佛莊嚴『心業』。既知三業具足,應知為人天大師,
堪受化者是誰?是故次觀『大眾』功德。既知大眾有無量功德,
宜知上首者誰,是故次觀『上首』,上首是佛。既知上首,
恐同長劫,是故次觀『主』。既知是主,主有何增上,
是故次觀莊嚴『不虛作住持』。八句次第成也。
略說等者,是結文也。 問:次第成就應知等者,為指自利利他次第,如何?
答:是明如來八種功德生起次第,但其八種,論彼法體,
並為自利利他功德,置而不論。雖然,今正所言次第不關二利,
只明八種功德生起,生起次第具見註釋。
觀菩薩者,云何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
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者,觀察菩薩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成就,
應知。真如是諸法正體,體如而行,則是不行,不行而行,
名『如實修行』。體唯一如,而義分為四,是故四行以一正統之。
觀察菩薩莊嚴之中,《論》文有三:一、云何下標牒章目,
二、觀彼下標有四種莊嚴功德。三、何者下正釋四種莊嚴。
二、註之中,真如等者,《大乘止觀》云:問曰:云何名此心為真如?
答曰:一切諸法依此心有,以心為體,望於諸法,法悉虛妄,有即非有,
對此虛偽法故因為真。又復諸法雖實非有,但以虛妄因緣而有生滅之相,
然彼虛法生時,此心不生;諸法滅時,此心不滅,不生故不增,
不減故不滅,以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故名之為真。
三世諸佛及以眾生同以此一淨心為體,凡聖諸法自有差別異相,
而此真心無異無相,故名為如。(已上)
又天台云: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真如是萬法,由隨緣故。(已上)
就言真如諸法正體,可有二意:
一、諸法皆是虛妄之相,真如一法唯是真實,其真如者是心一法。
若依此義,言諸法中唯此一真是正體也, 上所舉之《大乘止觀》叶此意歟。
二、真如體相不限一心,森羅萬像三千諸法莫非真如,就其相望雖有隨緣、
不變之異,色心諸法莫非真如。若依此義,諸法悉是真如正體,
是故釋云諸法正體,天台正意可合此義。
不行等者,無分別相相應真如所修行故,言不行者是約體如,
於其正體離情執故;言而行者約正修行,於其所行無作意故。
三、正釋中,功德莊嚴為四種故,文有四段,省文言之:
一、不動遍至供佛化生,二、一念遍至利益群生,三、一切世界讚歎諸佛,
四、 無三寶處住持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