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乃直是如來慈哀末代舉勸勵修。
欲令積學之者無遺聖力冥加現益故也。
按是結示舉勸本意正在末代念佛得益。
斯者,指上舉勸意也。
直者,正也,舉勸之意正在念佛,故云直也。
慈哀末代者,經舉勸章說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
今就其正所為云慈哀末代也。
舉勸勵眾者,此正牒舉勸,意謂,舉觀門法勸末代勵修也。
從欲令下示念佛益。
言積學者,舊解積累修觀之功,名積學者。
楷定曰:言積學者,由勸勵故,積習修學。
此依上句舉勸勵眾以修觀之人為積學者,是顯說義,恐非今正意。
又重笠云:非是學功積,聞法之功也。
此通念佛,其義可取。
今謂,現生能念佛人名積學者,以曾積修學此法之功故。
如疏三云過去已曾修習此法今得重聞即生歡喜。便此義也。
雖句云舉勸勵修,而其正意勸修念佛。
如付囑文說: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持佛名。
雖勸持定散,其意勸持名。
故疏釋曰: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彌陀本願)意(釋迦本意)
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今文亦然,正勸念佛,故知積學者指念佛人耳。
言無遺者,謂普攝也。
言聖力者,楷定云:義通二尊。
今謂,此中正指彌陀三念願力。
(大誓願力,三昧定力,本功德力。是名彌陀三念願力。)
觀念法門引舉勸章云:
『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見彼國土,
如執明鏡自見面像。以此經證,亦是彌陀三力外加故得見佛。』
經說佛力者,是釋迦神力,而約其密意云彌陀三力。
又示觀說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
坐觀文說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
兩文並指釋迦佛力,爾觀念門釋云彌陀三力外加故得見,見者心見也。(如前引證)
言冥加者,簡顯加也。
言現益者,現生所得無生法忍益,即念佛信心。
簡異觀門生後得忍。(義如前辨)
既哀末代所舉勸者,若非念佛則無其益。
今拜此一節云明舉勸意正在末代念佛益者,其意在茲,學者許焉。
又上標云料簡韋提聞佛正說得益者,是以末代同韋提益。
(坐觀初,見彰弘願身所得無生忍者,即是念佛益故。)
韋提未來利益全同,首尾相照其義顯也。
證曰。掌握機糸十有三結。條條順理以應玄門訖。
此義周三呈前證者矣。
自下總結玄義七門。
就中此文先呈靈證。
證者驗也。(疏文終云靈驗)
疏主欲出今經要義,請求夢中得蒙靈驗,呈其所得故,云證曰,或可。
證者印定之義,以彼靈驗印定釋義非自臆說,故云證曰。
掌握機系已下六句,無文可據故,其義難定論。
(傳通記尚預云此義未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