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還說:「無菩提心,三歸五戒亦不成就。」
這就說到根上了。
三歸五戒都不成就,那就慚愧了。
所以我們要真正明白什麼是順理菩提心。
為什麼三歸五戒不成就啊?
佛法的根本義你不明白。
華嚴更有一句話,大家聽了應該記住,你發過菩提心你忘了。
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
你做的善事也成了魔的事業。
所以到底是學佛還是學魔,這個地方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
很多人自己以為是在學佛,不知道已是在魔隊裏頭上班。
在佛堂念發心文,出了佛堂忘得一乾二淨,煩惱照舊生,火氣依舊旺,學法無益。
不明根本只行小善不能出魔。
所以希望大家輾轉勸說,要明這個根本。
否則沒有歸依就不是佛教徒呀。
上面所說順理菩提心比較深刻。
現在我們淨宗初機行人怎麼做?引用曇鸞大師《論注》中的話,他說:「無上菩提心即是願做佛心。」
不求聲聞緣覺,不是想生天,想有個好死,來生富貴,這都不行了。
要發願做佛的心。
「願做佛心即是度眾生心。」
不是我自己要成佛,佛教的偉大就是不為我。
為什麼要成佛?
要度眾生。
怎麼度眾生?
即是「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
攝受眾生到有佛的國土去的心。
《大乘起信論》上說:「眾生如弱鳥纏枝。」
小鳥剛會飛離開樹枝不行。
沒有成就的人,離開佛不行。
怎麼度眾生,讓眾生生到有佛的地方去,「是故願生彼安樂國土要發無上菩提心。」
「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為樂故願生,必當不得生也。」不
是為了普度一切,為了利他,只是自己能夠幸福,學法但求一切吉祥,沒有苦惱,不但今生這輩子要好,我死了下輩子還要好,整個是個人打算,就不是大乘心。
極樂世界往生的都是大乘,其中稱為聲聞緣覺者,是指斷惑的程度,若論發心,都是發了大乘心。
《往生論》說:「二乘種不生。」二乘種性的聲聞緣覺不能往生。
所以淨土大法,不要把他看淺了。
大經宗要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蕅益大師說:一句佛號即釋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