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異鈔》第六段說:『專修念佛之輩,竟互相爭論,云我弟子,他人弟子,悖理也。』
念佛往生成佛,完全是佛願所成就,於眾生完全無一出力之點。
已非自己之力,非自己所有,說是我所有,這樣的話,於世俗都不應該有,
念佛的人是一位修行的人,對其道德標準,應該以比較高的標準來衡量,
最起碼有如世俗人,對於事物的認知,是不是屬於我的,應該要更認真更清楚。
一件不屬於我自己的,就應該很清楚的認知,也要告知自己,那不屬於我的。
修行的目的,除了是要了生脫死外,在智慧的增長也很重要,
因為智慧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生死及了脫生死的認知,並達成此最重要的目的。
連是不是屬於我自己的,是不是我自己能力所創造出來的都分不清楚,
這一點在分辨能力上應該有很大的問題,應該是疑惑心作祟,沒有智慧故。
名號是佛的願力所成就,這是釋尊所宣說,並也十方諸佛都證誠此名號的。
今天把名號所具的功德利益,傳播弘揚於世人,這只是感佛救度之恩而已,
應該感佛恩而不知道,這是有背佛恩,又把佛的救度之德據為己有,有違義理。
不要說是修行人,一般的人被說成忘恩棄義,都會為世人、社會所唾棄。
把佛的功德據為己有,是背義,對佛的救度,不知感恩,是忘恩,是不應該有的。
自力行聖道門行者,這種忘恩背義的事情都不會去做了,況且是他力之行,
本來就是仗著佛的願力,這種的行持,如果不知道是佛願之故,那往生也是無望。
宗祖聖人稱此種之人「悖理也」,不只是世理,更是佛哩,不可以不小心。
接下來,《歎異鈔》說:
『親鸞無一弟子。人之念佛,誠我所致者,方為弟子;
人之念佛,唯佛所賜,謂我弟子,謊謬極矣。』
宗祖聖人很清楚的表明,如果是我能力所成就,方可以說是我的弟子,不然則不。
念佛者,若非佛的大願力,縱使念到一心不亂,也與往生無關,因是全仗佛願力。
既然是佛願力所成就,是佛所賜,就是阿彌陀佛的弟子、一子,不應是我弟子。
曇鸞和尚說: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遠通夫法界之內,皆為兄弟也。
你念的佛號是阿彌陀佛所賜的,我持的名也是阿彌陀佛所賜的,沒有人不是。
同時每一個人念南無阿彌陀佛,都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沒有差別。
所以說,同一念佛,無別道也,都是佛願所賜,都是佛願力所攝受故。
既然念佛者,都是往生極樂淨土,都成為阿彌陀佛的子弟,那麼應該都是兄弟。
先到者為兄,後到者為弟,並不是師徒,是兄弟,所以莊松同行對法主說:
『老哥,準備好了沒有?老哥,準備好了沒有?…又說,
老哥,穿著紅袍大衣是去不了極樂的。我不管別人是如何地尊你為活佛,
你還是不能憑那些到淨土去的。要去,非信心決定不可。
萬一今晚死,後生一大事今晚就會兌現,你有沒有準備呢?…
廢話,我不是一開口就叫你「老哥」了嗎?』
穿著大紅袍,高高在上,受人景仰,受人供養,一呼百諾,養尊處優,於往生無益。
並且可能因為如此,處處被人家捧在手心,事事順心,因而輕忽了自己的信。
口說各種經典,卻有如鸚鵡學話,都不是自己的,何其悲哀,應當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