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能夠下決心嚴守不打妄語,一般可能會覺得這樣就很不錯了。

而會想下決心在內心裡不犯錯,這樣的人就不多了。

就算善事無法作得圓滿,我們也應該努力為世間、為佛法盡一己之力。」

佛教的初步,歸依、守五戒、修十善,這是基本的入門,應當是每個人的功課。

皈依三寶,皈依佛是正覺,歸依法是正法,歸依僧是清淨,這是轉邪歸正第一步。

守五戒,五戒

:殺盜淫妄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和不飲酒。

五戒就是儒家所講的五倫,倫,倫常,做人的基本,沒有了這基本、基礎,不成為人。

不殺生就是仁倫,不偷盜是義倫,不邪淫是禮倫,不是戒淫,夫妻生活一切還是正常。

不妄語是信倫,要守信用,言出必守,不飲酒是要守住智慧這一關,飲酒昏迷智慧。

守五戒是保住人身的倫常,一個人手了此五戒、五倫,可保住人身,下一輩子還是人。

修十善,十善業:分為身口意三部分,身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業有四,

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語、不綺語,意業三,不貪、不瞋、不癡等共十項。

修十善業是生天的功課,而在忉利天宮有一十善堂,帝釋天主就在那裏教天人念十善。

說是修十善業,而所列舉的是十條不要犯的事,也就是說不要犯這十條就是善。

所開的守五戒和修十善,不一定要歸依才可以守,因為那是人倫和生天的道路。

歸依是人的自我修正,把我們的心,從亂七八糟,沒有目的的情況導正,走向正道。

本來就應當如此的正道,又有多少人能夠遵循?極其微少,這是每個人都不肯面對的。

釋尊回答這個問題,是這樣的說,用比喻的方式,很隱諱的提醒,說:

釋尊從弟上十拾起一塊土,這麼說:眾生如這片大地,來生能成為人者,如我指縫的土。

就是說一片大地,有如芸芸眾生,而這麼多的眾生,下一輩子還能轉生人道者微不足道。

不是手上的土,那還是太多了,是有如釋尊彎腰下地,撿起土塊,小土粒沾在指縫之數。

蓮如上人所說的正是感嘆及讚歎,能夠守得住人倫之道者,太微少了,「難能可貴」!

一般人的認知,「嚴守不妄語」,這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這跟我們呼吸一樣正常。

是這樣嗎?每個人認真的自我檢討,甚麼時候我們能夠講真話,沒有藏著一些事情?

愛面子總是人之常情,在高位的藏著點,以便站穩高位,在底下的更要扮著以便往上。

事實上,認真的自我檢討,每一個人都會知道,他在做甚麼,這句話真不真實。

但是都要麻醉自己,以便保有既得利益,或是去爭取最大的利益,說白的都在裝睡。

五戒,不殺戒,在《歎異鈔》上,宗祖聖人解讀說:「奈何無殺一人業緣,欲害而不得。

不殺,非因心善,無害人之心而殺百千人者有也。「所以,說是隨業流轉之身阿。

不偷盜和不邪淫也應當準用,不飲酒,重點不在飲酒,是在沒了智慧,沒了智慧會犯錯。

沒了智慧,他考慮的事情就不會是全面的,所以會為了現在,不計後果的,為利去說謊。

對於不飲酒這個戒,還是要把因抓住,不要抓住不喝酒,切還是愚昧的爭這個那個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會本末倒置,真的有智慧的人,是要看清事實真相讓自己不犯錯。

為什麼要說謊,要保有自己的地位和面子,當然了還有利益的取得,非得說謊不可。

要有智慧,看淡這些,不需要那麼多,降低自己的慾望,就不要得那麼多,少了慾望,

就不要為了要爭,為了要有比較,爭面子爭利益,必須去說謊,人會清淨多了。

重點是要有智慧,所謂前五度如盲,般若為導,有了真智慧,不用人教自己就不說謊。

一個不妄語的行者,在行佛法上,不用開口佛道自然圓融,因為行者的行就顯現佛的行。

人はそらごと申さじと嗜むを、随分とこそ思へ。

心に偽りあらじと嗜む人は、さのみ多くはなきものなり。

またよきことはならぬまでも、世間・仏法ともに心にかけ嗜みたきことなりと[云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