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彌陀的人,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持有者。即是獲信,再深入,即是為佛所持。
為什麼要說成「為佛所持」,就是為「南無阿彌陀佛」所持,道理又是如何呢?
法然上人強調,源空信心佛所賜,善信信心亦是佛所賜,持不同信心往生不同世界。
很清楚的說明,唯有佛所賜的信心,能往生極樂淨土,則是「唯信獨達」,只有信心成。
如何能領納佛所賜的信心,要有門路阿!不用擔心,因為「名號獨運」,與信心何干?
因為信心就寄在名號,唯有名號有信心,這一點必須要真實的明了,不能有絲毫的疑惑。
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我們的歸命,再更直接講,就是佛的召喚。
南無是佛的召喚,如何召喚,阿彌陀佛,照喚我們回阿彌陀佛身邊,更是要成阿彌陀佛。
名號獨運,名號的南無,召喚著行者,歸入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唯信獨達,如何南無能?
南無的召喚正是信心之唯一,南無所召喚的正是阿彌陀佛,南無所歸命的是阿彌陀佛。
所以是當南無召喚著行者,當知南無的歸命處正是阿彌陀佛,有南無即有阿彌陀佛。
而當聽聞阿彌陀佛時,即知是我歸命處南無,南無阿彌陀佛即是不二,即是我的信心。
此不二的信心,「南無阿彌陀佛」是我信心的一念,更是我即得往生,真實之寶。
信心成就,領納了佛所賜的信心,也就是完成了後生一大事,這是何等尊貴的事。
成就了信心,也就是即得往生,雖然我們還是個凡夫,還是個業報身,還是在受業報。
但是這一切都完全不一樣了,我們雖然還沒回到極樂淨土,我們已經不用煩惱業報。
今生就是最後的業報身,過了今生,就不再受輪迴之苦,這是完全的安心決定的幸福。
以前有報導,說故宮所藏的龍藏,看過的人都有福報,所以有一位當時的總統就去看了,
那部藏經很精美,經文是用泥金的,說看的人會增福報,但是那位先生下為後進監獄?
有人一直推崇敦煌石窟,說是寶,對,是寶,是文物及藝術的寶,應當保護愛惜。
但是對著這些寶,有多少人看過,試問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得解脫,如果不能,又有何益?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般若,應作如是理解。
唯有「南無阿彌陀佛」是真實寶,唯有「南無阿彌陀佛」得任運自在,成就我們往生。
把佛堂布置得富麗堂皇,只會是滿足納自己的虛榮,可能是因為無法領納信心的替代。
在信心成就和富麗堂皇的佛堂,有智慧的念佛人,應當知道有所取捨,何者為重。
富麗堂皇的佛堂,可能會是賞心悅目,那又如何?不夠就是「一切有為法」,虛有的。
有為法可以是自己的福報,用了就沒有了,而且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說「夢幻泡影」。
把心思放在這些虛有的,對每一個人都會是障礙,縱使是信心成就者,都應該有所取捨。
用泥金書寫的聖典,價值非凡,那又如何?可以用為傳世,不能從聖典中得利益,
所說的利益,是獲信,不是可以賣得些錢,更不是「愚者見經題,亦能蒙其益」這種事。
這個蒙其益,是天台智者禪師的話,講一本經,經題所蘊藏著一本經中,所要講的經意。
所以一個有智慧者,一看到經題,就能知道這本經所要講的經意,於者雖不懂也能蒙益。
但是知道經中講甚麼不重要,要能夠把經所講的融為自己的知見,這是修行人所要的。
所謂的「從門入者非家珍」,你看到了,聽到了,知道了,都是六根門頭的東西,
並非是自己的,六根門頭,也是門,不能融為自己的見,和了生脫死無關,不值得提。
同樣的,你看著佛經,依樣畫葫蘆,完成了一個信心,還是不是佛所賜的,不成信心。
「捨得」,捨跟得看似一,其實是二,有捨才會有得,捨了自力,佛的他力信心才獲得。
不要太在乎那些名,那些莊嚴的佛堂,讓給別人吧!以信心為要,「唯信獨達」!
弥陀をたのめば南無阿弥陀仏の主に成るなり。
南無阿弥陀仏の主に成るといふは、信心をうることなりと[云々]。
また、当流の真実の宝といふは南無阿弥陀仏、これ一念の信心なりと[云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