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一種情況,大家在一起聊世間事時,卻談論到了法義,
這時候舉止要和大家一致,不要粗心大意。
又有一種情況,在法談或讚嘆佛法時,不應沉默。
法談時,要專心地跟大家談合信、不信之義。」蓮如上人如是說。
*講談:佛法的講釋・談義
*談合:商量,商議
在六道輪迴的眾生,以自力本質上,是無力出離的,還好有阿彌陀佛的願力,得以實現。
由一個沉淪於六道求出無期的一位凡夫,蒙佛願力的攝取不捨,而得以成就佛道。
這是非常大的恩,當然得此大恩,都會有想報佛恩的想法,所謂的佛恩難報還思報。
祖師說:「稱佛名號報佛恩。」而於稱佛名外,當然是做佛的乖兒子,順佛教而安心。
一位蒙佛攝取不捨,當然是一位安心的念佛行者,雖不拘於行菩薩道,然依佛順教,
當然會有菩薩行的舉止,所以依菩薩的四攝法而生活,應當會是其生活的活潑表現。
所說的菩薩四攝法,菩薩若欲化導眾生,必須以此四種法攝受,使眾生得因此依附,
然後才能導以大乘之正道,所以《維摩詰所說經》說: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
所說的四攝法為:一布施攝。二愛語攝。三利行攝。四同事攝。
蓮如上人所說的:「這時候舉止要和大家一致,不要粗心大意。」就是相同於同事攝。
甚麼是同事攝:就是說菩薩以法眼明見眾生根性,隨其所樂,即分形示現,同其所作,
使其各霑利益,因使眾生得利故,而生親愛之心,因此依附受道,而得住真理,故名之。
念佛行者雖然功用能力,無法如同有功行的菩薩,但是因蒙佛所攝故,仍然可以行此。
同修聚會或是說聚在一起談天、聊天,總是要談到大家共同的思想,也就是教義。
互相談起自己對法的認知,一方面可以請益於賢達,一方面也可以讓大家可以參與。
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坦白說,應該把生活重心放在法上,關心自己也關心同修。
所以這菩薩的四攝法,就會很自然地用出,不是一定要堅持於聖道法,但自然行聖道。
把你所知道的告訴他人,或是說把你最近的研讀心得分享,這就是布施,就是法布施。
用和顏悅語,該簡潔就簡潔,該深入就深入,讓聽者能歡喜並願意聽而入道,是愛語攝。
你的講法,能夠讓人聽進去,又能夠因此獲法益,或說是獲益,有利於人,就是利行攝。
你講你所知道,但是更重要的,要聽進去別人的話,互相溝通,沒有上下高低的階級,
互相切磋,互相學習,也互相得利益,是同朋同行,四海之內皆兄弟,這是同事攝。
一個凡夫人,不學無術,無力於出離,就是這麼幸運,信了佛的願力,而蒙佛攝取不捨。
有機緣得以和同修法談,或許自己的見解不高大尚,但是做個影響眾也是可以的。
況且同修同行,將都是兄弟,如祖師所說: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四海皆兄弟。
蓮如上人說:「法談時,要專心地跟大家談合信、不信之義。」
「信心」是往生之要,沒有了佛所賜的「信心」,所有的人都無力於往生的,這是重點。
談「信心」與個人的知見,你的知見要能入,能得領納佛所賜的「信心」,一定要談。
這「信心」的獲得應該說領納,是得以往生的要件,這件事是沒得討價還價的。
所以合信即得往生,成就佛道,不合信、不信,就是再次沉淪於五道,將會是求出無期。
這是所有有心於淨土往生者,無論如何都應當要討論的,所以要專心於此,不可輕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