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這個法門時,很重要的是,要闡明清楚此教法的肝要乃是『信心』。」
淨土教法所談的是往生,唯有往生一途,能度眾生超離三界,解決後生之一大事。
而往生之要無他,唯依「信心」,只有信心能成就眾生往生,此乃教法之肝要。
既然是教法之肝要,往生出離三界,解決後生一大事的唯一,必須了了明白其義於心。
《安心決定鈔》第六段,阿彌陀佛代眾生圓滿了願行,成就往生,是這麼說:
然,佛代眾生圓滿了願與行,而既成就我等之往生。圓滿了十方眾生之願行,
成就往生之行,成就機法一體之 南無阿彌陀佛之正覺。
故佛之正覺之外,無凡夫之往生。十方眾生之往生成就之時,佛亦成正覺故,
佛之正覺與我等之往生成就同時也。
眾生得以出離三界,圓滿成就後生一大事,只有往生一途,而往生之鑰全仗「信心」。
所以蓮如上人要我們,為了要體解淨土之道,最重要的是清楚「信心」,此是肝要。
《安心決定鈔》的這段話,說:「佛代眾生圓滿了願與行,而既成就我等之往生。」
要得往生全憑信心,信心,是由第十八願的成就文得來的,是願文的「至心信樂願生」。
在十八願的願文中說: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至心信樂願生」稱為三心,願文說具三心,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然而阿彌陀佛,當時的法藏比丘,願心大,要建的是「超世願」,故成就當大於願。
法藏比丘發願後修行,以修行清淨功德來圓滿所發的願,並且是超過所發的願。
這一點釋尊在十八願的成就文所說,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願的成就比發願是更宏大。
成就文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把「至心信樂願生」的三心,成為信心,把十念更縮為一念,這是佛度眾生的心。
但是說三心難於成就,因為眾生無法有至心等,而信心也不見得是容易事,疑心重故。
又如何成就信心,《安心決定鈔》就說,「佛代眾生圓滿了願與行」,是佛成就的。
就如善導和尚所指出的,所說的三心,我們凡夫人是無法達成的,這是凡夫的無奈。
但是回過頭來看佛發的願,四十八願,願願結尾都說,若願不成就不取正覺。
很清楚的,發願若欲往生者,只要具足「至心信樂願生」,即能滿足往生,成就往生。
但是善導和尚指出,此三心非我凡夫人所能成就的,無法完成往生,所以照講佛願是虛,
乃是因為眾生無法成就,所以依願,法藏比丘成佛無望,這是照經顯意上所說的。
但是釋尊金口宣說,法藏比丘已成佛,佛號阿彌陀佛,今在西方,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表示說,所有的佛願,皆具圓滿成就,因為誓願不成即不成佛的法藏比丘已成佛。
既然眾生無力發願往生,無法具足願行,那就由佛代眾生成就願行,如鈔所說的。
就是:「成就往生之行,成就機法一體之 南無阿彌陀佛之正覺。」
往生之行就是機法一體,機、眾生安心靜待法、佛的救度,佛就此不捨的攝受眾生。
如何,南無的歸命,即有攝取不捨的阿彌陀佛,當阿彌陀佛時,即是眾生南無歸命之所。
南無根阿彌陀佛是一體,是不二的,當南無之同時,即知歸命的是阿彌陀佛。
又當阿彌陀佛時,應知是我所南無歸命處,沒有佛的正覺,當然沒有眾生的往生處。
當「十方眾生成就往生之同時,即是阿彌陀佛成就正覺之同時。」
此即是「色心功德,機法一體。」汙染罪惡的眾生、色心,與圓滿功德之佛,是一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