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別的法門,能遇到佛法,是因為宿緣。

在真宗,能獲得信心,是因為宿善,這是獲信的肝要。

真宗教法,不漏群機,故彌陀教法又稱為弘教。

*群機:凡夫・聖者・善人・悪人・賢者・愚者・老少・男女等一切機

佛家說:「一入耳根終成道種」,就是說,總使他今生與佛法無緣,講點佛法結點善緣。

這個善緣將會成為入佛門的宿緣,又在《大般涅槃經》裡講到,有一位老人想出家,

眾阿羅漢入定觀他的前世,都沒有善緣,不能出家,這出家要有宿緣,要是累生所修的。

後來這位老人家,到釋尊面前求出家,釋尊也答應他出家,眾弟子就問釋尊為何如此?

釋尊答說:此老著在八萬大劫前,因為看到一隻老虎,害怕爬到樹上,老虎走後,

他鬆了一口氣,在無意思下念了一聲「南無佛」,因此今生以此宿緣,得以出家。

聖道門很眾是宿緣,縱使是失意的一念,也是「一入耳根永為道種」,非常重要。

淨土真宗全憑佛的願力,如果沒有佛的願力,就沒有淨土法門,也就沒有「信心」得成。

其實佛所賜的信心,遍及於一切眾生,最主要的是無力出離的眾生,經上說: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也就是漢譯本,有這樣一段經文:

阿難,今諸天帝王人民,及蜎飛蝡動之類,汝皆度脫之。

釋尊現殊勝清淨之光,為阿難尊者侍佛以來未曾見,故知道佛當有所說殊勝之法。

釋尊所現的尊特身,也就是阿彌陀佛,經阿難尊者一問,就是問阿彌陀佛的願力,

佛依所問,當然廣開阿彌陀佛的淨土一法,而眾生也因阿難尊者之問,而得真正解脫。

這是大事,這是無上的大事因緣,眾生也因此一問,釋尊因此廣開淨土一法,而得解脫。

《佛說無量壽經》釋尊讚歎阿難尊者的問佛,是這樣的回答,經說:

善哉阿難,所問甚快,發深智慧,真妙辯才。愍念眾生,問斯慧義。如來以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億劫,

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上面一段經文,是漢譯本的經文,吳譯本也大約相同,說明阿彌陀佛的願力,

不只為天人,就是說能修行的,連那些蜎飛蝡動,那些不知道修行是甚麼,都得度脫。

在魏譯本更清楚,讚歎阿難尊者,能夠有此一問,要知道布施功德中,法布施為最大。

法布施以善問為最,所以佛要讚歎阿難尊者,「所問甚快」,能過深明佛意,度脫眾生。

這一問,「發深智慧,真妙辯才。」是深智慧,就如《心經》所說:「行深般若」

行深般若,才能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盡一切苦厄,今阿難尊者一問,成果亦同。

所以佛說:真妙辯才,愍念眾生,問斯慧義。佛度眾生之法,是大智慧之法,非凡智。

這個佛的大智慧,是拯濟群萌,「萌」剛出生的芽,還要精心呵護的眾生,無力的眾生。

「真實之利」這很重要,不是讓你今生大富大貴,更進一步,死後昇天享福,就不管了!

這不真實,也就是度的不過徹底,因為昇天後,福想盡了後,又當如何?再輪迴!

這個真實利益,如經說:住正定聚,必至滅度。就是一路不退轉,直至成佛。

前段說,這宿善是佛所賜,這一段,蓮如上人進一步說,是「獲信的肝要」至關重要。

佛所賜的「信心」的宿善,是遍的,遍一切群機,最主要的是一切「群萌」無力的眾生。

蓮如上人說:「真宗教法,不漏群機,故彌陀教法又稱為弘教。」是依佛經意。

靜下心來,放下那個追求自力,找那修行之法的心,認清自己,我們都是無力的眾生。

唯有放下自力,知道自己無能力,才能真心的可以全心依仗佛的願力,宿善得顯而獲信。

他宗には法にあひたるを宿縁といふ。

当流には信をとることを宿善といふ。信心をうること肝要なり。      

さればこの御をしへにはˋをもらさぬゆゑに、弥陀の教をば弘教ともいふな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